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从中选取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的149例患者纳入贝那普利组,另选取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149例患者纳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室重塑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心肌损伤指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活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心肌损伤与活动耐力指标、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指标、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c TnⅠ低于治疗前,6MWT长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NT-pro BNP、c TnⅠ低于贝那普利组,6MWT长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LVEDV低于治疗前,LVEF、CO高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LVESV、LVEDV低于贝那普利组,LVEF、CO高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LVPWT、LVMI低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TNF-α、IL-33低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改善CHF患者的心室重塑、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活动耐力,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美托洛尔治疗,同时常规组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促进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用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抚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0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在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赣州市大余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脂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有所改善,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7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68.89%,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更明显,LVEF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80例患者资料,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经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并不明显,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无明显变化,而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射血分数(EF)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其心超指标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儿的疗效及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经尿素酶及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用药阿莫西林)、观察1组50例(用药大剂量克林霉素)、观察2组52例(使用小剂量克林霉素),疗程结束后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3组患儿Hp根除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1、2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Hp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Hp感染使用克拉霉素治疗,疗效确切、Hp根除效果理想,但使用大剂量易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激素(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儿科救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激素治疗分为激素联合治疗组(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62例患儿和对照组(仅接受孟鲁司特)70例患儿,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用药后,激素联合治疗组FEV1、FVC、PEF及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联合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联合治疗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4.8%)与对照组(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不仅能够迅速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还能有效控制哮喘病情,是小儿支气管哮喘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及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I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I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与对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清LIF、Hcy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口服80 mg/d缬沙坦,B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80 mg/d缬沙坦,连续服药12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舒张压、收缩压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与A、B组相比,C组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65.0%,B组总有效率为52.5%,C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中高度高血压治疗而言,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以维持24 h降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5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78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77.9%,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较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能有效改善LVDD及LVE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采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对比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比较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与缬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左心房内径的改善,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 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自建立以来至2018年6月30日的数据,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病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肝爽颗粒)103例与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2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脾脏肋间厚、脾脏长、门脉内径)、血生化指标[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经济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脾脏肋间厚、脾脏长径、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CHE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HA的变化值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PMO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61例。单一用药组仅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股骨颈、腰椎以及Ward’s三角区的BMD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BALP、TRACP-5b以及BGP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能够提高骨质密度,改善骨质代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北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2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每日餐前口服1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每日餐前口服1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时每日餐后口服2次马来酸曲美布汀。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嗳气、胃部烧灼感、上腹饱胀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腹痛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缓解率为78.4%;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0.4%。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0例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菌药物+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其中A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B组患者予以甲硝唑+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呋喃唑酮,D组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不良反应及Hp清除率。结果D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类杆菌水平升高,D组高于A、B、C组,C组高于A、B组,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水平降低,D组低于A、B、C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A、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D组(P<0.05);D组Hp清除率高于A、B、C组(P<0.05),但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采用两种抗生素+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应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作为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升Hp清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乌拉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0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入院后及时对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行纠正,限制钠盐摄入,给予吸氧,在停用血管扩张剂3 d后,开始口服缬沙坦,首次剂量为80 mg/d,而后再逐步扩大剂量,最大剂量160 mg/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后二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8例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得以改善(58例IV级有效,40例Ⅲ级有效),总有效率96.1%。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头晕,无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干咳等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