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要求,重点项目要建立用工信息发布制度,并在3月底前上报用工信息发布制度情况。通知规定,凡列入省、省辖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各县(市)区自己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应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网络系统、各地人力资源市场设置的重点工程项目就业服务窗口以及各部门、各行业定期举办的用工对接招聘会等方式发布用工信息;同时,  相似文献   

2.
正一、搭平台,抓职介,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畅通用工信息收集发布渠道。通过主动深入辖区企业、网上搜集等渠道,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并通过新闻媒体、西固就业网、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乡街社区宣传阵地及时向社会发布,方便广大求职者多渠道找到工作。还探索建立了用工企业QQ联系群,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企业用工信息收集渠道。2014年上半年已收集发布用工空岗信息14884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二)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促进就业。在坚持办好每月15日、28日的定期洽谈会及"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在春季求职用  相似文献   

3.
刘焱 《北方经济》2011,(24):63-64
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术人才缺乏,这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十分不利。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河南人力资源环境:提高劳动者待遇,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在河南本地就业;紧密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尝试职业教育与农村普通教育的衔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  相似文献   

4.
石油石化上游企业"油公司"模式发展下的西北油田在规模效益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克服当前用工模式下3支队伍发展中潜在的问题,采用用工方式多元化,积极探索"油公司"模式下油田大发现快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加快人力资源管理适应大油田人力需求和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将西北油田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出新水平,为中国西部石油勘探开发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西北油田分公司这支西部石油勘探开发主力军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灵活用工多方主体的信息协同效率,对平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灵活用工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然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灵活用工的特点,按主体分别构建4种不同的区块链构架,并依据区块链的跨链技术,构建灵活用工信息协同的异构区块链网络。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领域的信息协同效率,解决企业选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保障灵活用工的透明度和合法性,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高效、法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12,(9):14-17
正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有"六把刀一根绳子"架在小微企业的脖子上。"六把刀"是指: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用地,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用地比较紧张;人民币汇率提  相似文献   

7.
企业相互之间共享用工,对缓解企业用工余缺矛盾、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稳就业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人力资源要素改革,探索组建了产业用工联盟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企业调剂用工服务.这一举措在化解项目投产、淡旺季用工余缺矛盾等方面初见成效,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调剂能力有限影响,共享用工模...  相似文献   

8.
<正>青岛市城阳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启用。这是全国首家集求职、住宿、餐饮、培训为一体,规模最大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可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9.
7月底,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重庆顺利召开,热情的山城迎来了一群热情的朋友.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者,"热情"二字最合适不过. 就业、择业,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招人、用工,是一家企业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代社会,能将两种需求结合在一起,为就业者和用工单位纾困解难的人,首先需要的就是一股热情.  相似文献   

10.
王效忠 《发展》2010,(11):109-110
在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GDP的8%,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巨大,吸纳的建筑劳务已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建筑劳务用工制度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基础,不但是影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高静 《特区经济》2009,(5):171-173
"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是要统一全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是其中的重要阶段和重要部分。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培育的瓶颈及其原因,指出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要求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以市场机制来完成农村人力资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建立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城乡信息均衡,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追加。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的现象。"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民工荒"的本质是"权利荒",即农民工平等地位的沦落和平等权利的缺失。破解"民工荒"问题的根本思路应当是:依法回归农民工的平等地位与平等权利,深化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构筑以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为根本的劳动用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田生平 《中国经贸》2023,(13):169-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医院的用工需求逐渐增多,用工形式更加多样,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用工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劳动关系维护工作的重视,通过有效措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本文简单阐述现代管理理念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针对和谐劳动关系理念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组织用工及人力资源规划都发生了时代性变革。应用在线劳动力作为组织生产新劳动方式,文章对在线劳动力市场进行狭义与广义分类,并以发布在互联网上的任务为核心定义了在线劳动力概念。以文献综述形式整理相关研究,并提炼出在线劳动力市场对当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性影响,基于在线劳动力特点,文章提出组织应用在线劳动力所遇困境。  相似文献   

15.
“民工荒”再现的真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扬 《浙江经济》2009,(19):24-24
从2008年年底的“岗荒”,到2009年年中的“人荒”,劳务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供需变化。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只有35.4万人,用工缺口高达25万人。来自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温州市劳务市场求职登记人数为13.21万人,但用人单位招聘人数为18.81万人,用工缺口为5.5万人;  相似文献   

16.
肖遥 《中国集体经济》2012,(9X):110-111
劳务派遣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型用工方式,已经突显出节约用工成本、保证员工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灵活配置等明显的优势。为了让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派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提供服务,从政府、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相关法律、实施同工同酬和公平绩效考核、提供培训开发和必要激励等人事管理对策,以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对劳务派遣员工人事管理上现有的不足,更好地发挥劳务派遣在劳动力市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人才派遣用工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国外运作比较完善。国内还处于试运作阶段.还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本文通过分析本院人才派遣人员的现状.如增长趋势、用工年龄、用工岗位和职称分布、学历情况、近五年来离职分析等。进一步阐述了人才派遣用工的优势及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现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雏型已经基本形成:1.用工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开始转换。经过17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已开始发生变化,市场机制已经在部分经济领域中发挥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经济中的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基本上转向市场调节,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城镇大集体企业通过改革企业机制以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扩大了企业劳动用工及工资分配的自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愈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培养人才、建设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以及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成为企业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都采用"战术性"的管理方法,即传统型的人事管理方法。"战术性"人力资源将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滥用权力造成的士气破坏。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战术性"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李刚 《中国经贸》2009,(16):103-103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务派遣被广泛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甚至成为一些用工单位常态的用工形式。文章在分析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防范措施,以期降低用工单位的损失,促进该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