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赤择远 《中国金融家》2018,(10):116-117
种种迹象显示,沪伦通这一中英两国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呼之欲出,项目落地指日可待。相距超过9200公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也将因此而牵手。 沪伦通是深化中英金融合作、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沪伦通的开通,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高境内市场的深度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境内证券机构开展跨境证券业务,提升证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两地,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进入对方市场投融资的便利机会,使境内居民在本地市场实现投资境外品种,支持A股上市公司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资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投资、证券交易以及证券市场结构等超越国界,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从一国的角度看,证券市场国际化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本国发行证券和本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外国及国际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发行,这是国际证券筹资;二是国外投资者对本国证券的投资和本国投资者对外国的证券投资,即国际证券投资;三是一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包括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中介机构)进出本国证券业自由化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经营者向外国发展,这是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许崇正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意义探讨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籍的限制,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一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反映了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在国际化方面已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狭义角度考察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即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始。如何迈出更坚实的一步?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1.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步伐需要加快。我国证券市场一旦放开,会有更多的国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市场就成为必然,对国有企业转制的倾斜政策就会取消。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尽快完成转换机制的过程。2.金融体制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需要金融市场的开放;而金融市场的开放,又需要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就目前来说,我国利率机制的计划色彩还相当  相似文献   

5.
QFII制度是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新兴国家在引入外资时常用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本文描述了台湾地区QFII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对岛内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祖国大陆正在试行的QFII制度及其可预见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阐释了大陆借鉴台湾的有益经验以及逐步推进QFII制度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共同基金市场及其启示□马荣一、台湾的共同基金市场台湾由于近20余年来国际贸易连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致使岛内游资日益增多。但由于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岛内股市在投资者的追逐下又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为稳定股市发展,减轻通胀压力,台湾当局核准证...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资本与信息交融的资讯市场,投资者有权利用所知信息做出投资判断,但内幕交易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轻松获利,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使广大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丧失信心,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流通性,进一步导致公司筹资发生困难,使证券市场融资金的功能和本意受挫,最终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绍州  李杰 《国际融资》2001,(12):62-67
作为筹资者,您是否关注过德国证券市场? 作为全球三大证券中心之一,欧盟证券市场一体化对全球投资者和筹资者展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进入一个成员国的证券市场,就可以通过分享一体化的欧盟证券市场的种种便利来分散投资风险、降低筹资成本.  相似文献   

9.
黄瀚 《中国金融家》2023,(4):103-104
<正>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开放格局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躬身参与国际产业生态链,外贸交易额逐年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走出去”步伐越来越快。在新开放格局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全球化服务能力将是营销客户和提升客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商业银行应紧密围绕我国新时代双向开放发展战略,密切结合企业“走出去”发展实际需要,全面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和业务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中国证券市场超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只能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开放”的发展战略,走“中国资本市场渐进式国际化”的道路,逐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徐进 《金融纵横》2005,(7):62-63
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到股份制度和证券市场在我国逐步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在不断规范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投资者结构正朝着合理的方向调整.市场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正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表现形式已从单纯的筹资市场。正在逐步变成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原来一国性的证券市场变成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国债市场是一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债券市场作为新兴债券市场,无论从债券发行主体、债券投资者、还是发行币种来看,都只能算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市场.总体来看,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投资理念还不完备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整体开放程度还较低,但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正在不断出台,开放速度明显加快.随着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逐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将大大加速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使国内证券市场迎来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使其面临市场开放的严峻挑战。在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前的过渡期内,通过结构创新,尽快克服市场缺陷,将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1,(3):66-66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如此迅速,虽然国内A股市场是过去一年的跌幅在全球证券市场上排名居前,但这并不妨碍更多的海外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开始看涨中国,花旗集团的策略师甚至将上海股市视为美国股市的领先指标。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与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财务报告的审计目标是解决信息不对称 我们知道,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筹资者(上市公司)、投资者(股民)以及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作为连接投资和筹资的纽带,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在证券市场上,诚信专业、超然独立的中介机构对于发挥证券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引进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OFII),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证券市场国际化使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性增强。本文根据境内外投资者的“异质性”理论分析证券市场国际化因素影响一国股市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证券市场国际化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论文通过对2013年至2017年样本期内上证综指和人民币汇率指数建立GARCH-BEKK模型,结合市场实际走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发现市场间风险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并且在汇率改革后,两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由双向变为证券市场向货币市场的单向溢出。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放松了对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法律管制和行政干预,从而推动了证券市场国际化,增强了各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证券市场的开放化与国际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各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现状也表明,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我国应该逐步地开放证券市场。本文对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国际化、规范化发展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发展证券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建立一个成熟、开放的证券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十重要方面。当务之急,就是抓证券的立法工作,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近来,国家正抓紧制定有关证券法规。有了完善的证券法规,还要严肃执法。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把好四个关口,把证券市场纳入法制化轨道运行,才能保护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QFⅡ制度是一种有限度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我国实行该制度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和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但在该制度的推行、实施过程中需要克服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