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自去年2月浮出水面,美国次贷问题不断扩散、恶化,如今已演化为全球金融动荡,而且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华尔街导演的这场跌宕起伏的次贷剧情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却被忽略了:次贷危机蔓延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2.
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的次级按揭危机最终演变成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陷入二次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在政策设计和操作方面屡屡失误,暴露出国际金融体系弊端,国际社会普遍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3.
4.
发生全球性通货紧缩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根本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制被废除之后,国际金融秩序的无序造成的。美联储是站在美国利益的基础上处理问题,他们设计的国际金融体制也只符合美国的利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人都不会改变这一方式。因此,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深入了解西方人建立的金融秩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外贸正处在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外循环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转型阶段;新冠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给中国经贸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导致中国经贸发展陷入困境,风险因素显现;推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冲破困境、真正适应形势的战略选择.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研究背景,立足河北省外贸发展情况,通过SWOT分析,结合其转型升级现...  相似文献   

6.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之下,以强势国家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正逐渐变化,对国际金融安全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带来深远影响,我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与国际金融安全机制构建也具有密切关联。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强势国家主导的现状与国际金融安全机制构建的关系,从我国自身情况出发,以"中美贸易冲突"等为切入点,分析目前强权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对国际金融安全机制构建的影响,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国际金融安全机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9.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擘画了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应通过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来主动适配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通过借鉴国际上资本项目开放历程、现状、经验,探讨我国新时期深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性和风险点,并提出了注重系统性全局思维,构建更多层次的国家金融体系、择机扩大资本开放的项目和领域、进一步完善本外币协同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罗兵 《金融博览》2009,(5):33-3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日本、美国、德国的经济转型情况及经验启示,在分析国内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制定详细的技术转移制度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产业转型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一部讲述国际金融秩序演变的力作。作者经过研究大量的原始档案以及对相关决策者、国际机构的采访,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下重新审视金融全球化,并得出了与主流观点迥然不同的结论——发现欧洲尤其是法国在推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冯彩红 《财会学习》2022,(36):73-75
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不断扩大内需,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管理会计的创新路径,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就以新发展格局为背景,研究了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和积极作用,分析了在新发展格局下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提出了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三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国际金融动荡,并逐渐拖累实体经济,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逆转,外需减弱、各种风险显现.本文从宏观经济、行业、微观企业三大层面,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动荡背景下广西外贸出口的主要风险以及企业风险控制手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同际金融动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双循环作为我国针对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立足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而最新作出的发展战略表述,核心内容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根据习总书记的发言表述,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双循环的内涵出发,在阐明其提出逻辑和作用链条的同时,追溯其提出的历史沿革,找寻其提出的社会发展必然性,并结合其现实需要和国际形势背景,以及分析我国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论述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根据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施加作用的发力点,分析了国内大循环的四大作用渠道以及国外大循环的协调共进,重点阐明我国的经济体系如何通过消费、产业、供给和金融四大方面的循环畅通实现转型升级,并在最后提出了注重"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问题对于双循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一)安全与效率并重的金融监管目标 金融监管目标的确立是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具体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措施的制订与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金融监管主要侧重于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这一目标的确立在理论上根源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危机的渗透性、扩散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在现实中则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使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致力于建立并维持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体现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是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划定、法定准备金率及利率上限的规定等,最有代表性的是1933年美国颁布的<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些法规和监管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应该说在稳定金融秩序、促使金融机构谨慎经营、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自由,造成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低下.特别是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高速通货膨胀,对利率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导致了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从而引发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各国的监管当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调整了监管目标,即从单纯强调安全性转变为寻求安全与效率的某种均衡.这一方面顺应了金融业发展的趋势,提高了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各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机制等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深化,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金融》的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向。经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培养出适应新趋势、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综合性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下,如何有效规范对外经济合作参与者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外汇市场秩序,不断激发涉外企业活力,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加强监管引领,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探索构建以建设“涉外企业信用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涉外企业外汇信用体系。依据信用等级对涉外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并引导银行将外汇信用信息纳入客户分类评级,最大限度予以涉外企业结算便利,助力涉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