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灵狮广告朱总的几次见面,他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上两个月本来计划采访他.可几次电话打过去.秘书丁小姐总是说朱总到某某地方开会.在某某地方办事.采访计划拖了又拖。于是只好和丁小姐约定,等朱总回来一有空就打电话给我们.以防再次"漏网"。终于等到丁小姐的电话,说朱总明天有空,可以进行采访了,这下可算是逮个正着。朱总是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的灵狮广告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华人总经理.他在香港做广告8年.在台湾做了9年.来中国大陆也有6个年头了.可谓是两岸三地华文广告发展的见证人。回首23年的广告生涯,朱总是颇多感慨。以下本刊记者简称记,朱仲康简称朱。  相似文献   

2.
<正> 张某是 A 电脑公司的技术员,进入该公司时与 A 电脑公司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其中规定如果张某要离开该公司则在两年之内不得从事与 A 电脑公司有竞争的业务。后来,张某嫌 A 电脑公司待遇低辞职到 B 电脑公司做技术员,张某把原来在 A 电脑公司所使用的技术用到了 B公司的产品上。致使 A 公司利润大大下降。于是 A 电脑公司将张某告上了法庭,以张某未履行保密协议为由要求张某赔偿损失80万元。张某辩称,其辞职时要求 A 电脑公司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A 电脑公司未支付,签订的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 A电脑公司签订的是"竞业限制条款"。竟业限制条款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期间和离开用人单位后一定  相似文献   

3.
<正> 42岁的安丽,看上去要老得多,再加上有些驼背,又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黄色,给人的感觉很像武侠小说里的金发婆婆。一年前她认识了"美国联合国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并接受其邀请担任了该公司的总裁。两年前,她在北京经人介绍认识了张某。当时她告诉张某,自己叫"迈瑞·艾丽斯",是美国人,还把自己的一大堆头衔都告诉了张某。张某则称自己是将军的儿子。后来,二人很投缘,张某还认她做了姐姐。为了让张某相信自己,她伪造了"联合国世界人民委员会特使和执行官"及"美国联合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的授权书,并给张某看。相识不久,安丽告诉张某自己有大笔资金,想找个项目投资。张某说到天  相似文献   

4.
2002年,张某、李某拟各出资50万元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张某出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于张某常年居住国外,他专门给李某出具了一份授权委托书,委托李某代其办理公司登记及管理的一切手续及签字。2003年,李某与张某电话协商再设立一家分公司。但张某不同意,同时提出自己要在公司中占有80%的股权,享有绝对表决权利。由于公司只有两位股东且出资对等,谁也说服不了谁,协商不欢而散。2003年底,李某以公司的名义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并在《设立登记申请书》、《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等材料上签上了张某的名字。张某得知此事后,向人…  相似文献   

5.
案情播放现年42岁的张桌曾于2005年至2006年3月在南京的一家高科技外资公司工作,之后他跳槽到上海的一家同类型公司,并任该公司广州办事处的经理=这名白领男子张某跳槽后,竞然想方设法破译了"前东家"多位高级管理人员的邮箱密码,从邮箱中获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让他获利颇丰,同时也让他吃了官司。东窗事发后,他窃取的商业秘密经评估,价值为人民币176万元。2007年,鼓楼区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张某涉嫌侵犯商业机密  相似文献   

6.
李某、张某、邹某和陆某四人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李某任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张某、邹某为公司董事。因张某曾从事过粮油经营,掌握一些货源及销售渠道,公司董事会决定,由张某分工负责公司粮油经营。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由于张某经营路子熟,为公司赚得了可观利润。但张某总是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公司经营,所得的利润都归公司,个人从中得不到实惠,感到自己吃苦又吃亏。于是,2003年9月份,张某瞒着公司的其他人员,自行组织资金,购进了90吨油菜籽,转手销售,并欲将利润全部归于个人。可是,此批油菜籽在收购及运输过程中,因天气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 去年3月14日,张某在常州三达丰电讯城花300多元钱买了2台传呼机,同时获赠4张礼品券。凭礼品券可以兑换保健品,张某随即赶到10多公里外的"三达丰保健品中心"。"伟哥"的标价是158元,张某用4张礼品券获赠了一盒"伟哥开泰",张某也没仔细看就回了家。后来有人发现这盒伟哥的产地竟然是北京,还有京卫防消字的批准文号,难道这盒伟哥是假的?第二天大清早张某就去打听,后得知有人冒用了防疫站的批准文号,张某最终知道  相似文献   

8.
特别提醒     
<正> 天津市的杨某、张某二人从某报刊登的致富信息中得知——加工旅行筷子,每双加工费0.8元,工艺简单,无需投资。二人立即与该咨询服务部取得联系,并与其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该服务部受杨某、张某委托,为其提供加工旅行筷子信息,并负责与河南新乡某公司接洽,达到双方签订加工合同的目的。‘加工合同’签订后,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与咨询服务部无关,杨某、张某应向咨询服务部支付信息费10000元。"协议书签订后,杨某、张某又交付了800元劳动差旅费,咨询服务部经理才陪同他们到河南新乡,与新乡鑫丰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甲方)签订了一份"联营合同"。合同约定"甲方提供原材料和寻找销路,乙方负责一年组装200万双旅行筷,每双加工费0.8元,乙方先交付2000元订金"。按照甲方的要求,杨  相似文献   

9.
张杰 《信息与经营》2013,(11):104-105
认识朱总是通过之前北京江晟华泰房地产投资顾问公司代理过的一个项目,而本次的碰面源于近期朱总代理的公园世家·观山樾项目,当谈及朱总之前代理过的项目及公司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时,朱总如数家珍,每一个亲手操盘过的项目,都像是自己亲自养育过的孩子,不仅需要持久的耐力也需要专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 张某是名汽修高级技师。前几年下海赚了些钱,后便自个儿办了家汽修厂,生意挺红火的。也许是年轻气盛,见别人开茶店、茶馆之类的,生意似乎挺不错。于是张某便托人找了位点心师询问了有关事项。这位点心师说做中点能赚40%、西点赚30%、茶水赚多少多少。张某一听便动心,很快在一低消费的小街以三千元的月租金租了间铺面,又招了十名服务员。那位点  相似文献   

11.
<正> 你很聪明,对企业的一切都了然干心;你的精明让人一望便知,但并没有取得想要的成功。事实上,像你一样的大多数聪明人都没有成功。也许你缺的不是经验、资金甚至项目,而是一点点"糊涂"。我有一位做汽车配件的朋友,生意做得很大,但本人相貌平平,属于"一脸猪相,心中雪亮"的那种。有一次,他派一位员工到深圳去谈一笔业务,去了两天,业务谈成了,但回来一报账,餐饮住宿一共花了7000多元。财务拿着报销单找到我的朋友,我的朋友想了一下,最后还是签了。后来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该派这位员工出差的仍然照派,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到年终的时候,从发给他的红包里扣下了多报销的差旅费。朋友用这种方式既巧妙地传达给这位员工"我已经知道你的事"的信息,又顾全了他的脸色。这位员工很感激我的朋友没有当面拆穿他,从此很卖力地为公司工作,为公司拉了不少大单。  相似文献   

12.
<正> 山西陵川县附城镇城东村农民张某从广播里听到哈尔滨一家公司在太原推出洗衣粉生产致富项目的广告,便按广告中提供的地址,在山西省金属材料公司办公楼上找到了这家公司。该公司的接待人员向张某介绍说,他们推出的是一种新型的致富项目,特点主要是"特许经营、联盟办厂",学员不需有多高的学历,也不需提供一般特许加盟所必需的资质评估报告,只需要交纳3000多元的加盟费,公司便会向学员传授洗衣粉生产技术,提供成套生产设备,以及"销售授权书"、"商标使用书"、"生产授权书"及部分该公司特别印制的精美的产品包装袋,保证学员学会后即可进行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3.
甲是一家服装生产公司,职工张某是设计师。为了激励张某,甲公司和张某约定,只要张某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畅销,甲公司给与张某10%的股份。后来,因为张某设计的服装款式新颖,甲公司的服装深受大家喜欢,但是当张某请求公司支付股利的时候,甲公司认为张某没有实际出资,且未登记于股东花名册下,在公司登记机关也没有登记,张某不是公司股东,所以拒绝支付。张某提起诉讼。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张某是否是公司的股东?如果不是的话,张某能否根据其他的法律取得公司股利呢?  相似文献   

14.
<正> 1994年老刘下岗后,利用自己会电汽焊一技之长,在徐州家乡创办遮阳彩篷厂。凭着一股闯劲,苦心经营三年,生意不错,在本地小有名气。为使产品占领更多市场,1998年老刘投资近十多万元,在临沂市河东区,租了临沂新认识的朋友纪某的地房,开办一个小型"永盛彩篷厂"。当时老刘的一位好友张某,下岗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名叫埃克·巴赫曼的电气工程师在德国的社塞尔多夫市创办了一家电梯制造公司。几年之后,公司遭遇了发展瓶颈:员工没有凝聚力,大量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甚至还被一家商业杂志评为"最无竞争力的公司"。巴赫曼决定要对公司实施大整顿,可是他发现公司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一切生产都符合标准。他又盯上了售后服务。一家商场打来电话说电梯坏了,巴赫曼跟着服务队来到商场。专业的售后服务员一听情况,立即确定了问题所在:"是他们安装部的错,不是我们的错,不过我们会帮你修好的!"等他们拆开电梯检查后,发现是一根电线不合规格造成了短路。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面对强硬对手,必须坚定信心,敢于迎战新来的业务员小钱在与客户开展业务时碰到一位同行的竞争对手。对方很老练,既向客户证明了自己产品如何过硬,又亮出了较低的价位,很快,客户被吸引了过去。小钱在这方面是个新手,渐渐地失去了信心,就向公司打电话求救。主管听过情况后鼓励他:"你谈到这一步已经很有成就了,这说明顾客对你的介绍还是感兴趣的。现在你的关键是必须树立信心,把对手的成功视作挑战,敢于迎上去战而胜之。当然,有信心不是蛮干,而要抓住对手特点,从几方面去突破,如强  相似文献   

17.
<正> 不管客户是否购买你的产品,都要对客户说声"谢谢",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展示了你的礼貌与教养,同时还能帮你赢得忠诚客户。郑州有一家行政性公司,曾靠政府划拨的紧俏物资而生意红火,商品供不应求。尽管是"高高在上"的被求者,该公司的一位处长每次和客户谈完业务,总是把客户送到楼梯口,握住客户的手诚恳地说声"谢谢"。公司其他人员一直不解,问他:"我们公司的产品这么紧俏,我们把产品给他,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他应当感谢我们,你为何还要谢他呢?"处长笑而不答。  相似文献   

18.
<正> 日前笔者到朋友家中作客,去时已快中午了,聊了一会我起身要走,她挽留说:"朋友相聚实在难得,吃顿午饭饮点儿酒,好好叙一叙。"我客气而逗趣地对朋友说:"这太麻烦,再说你还没准备酒饭呢!"朋友听后泰然道:"莫担心,附近有家售外餐馆,专门出售套餐,高中低档应有尽有,打个电话马上送来。"果然,没多会功夫就送来了酒饭。朋友说:这家售外餐馆远近闻名,固定客户特多,上门者也非常涌跃。  相似文献   

19.
<正> 关、张二人是生意场上的朋友,二人因经常有生意来往,因而关系也非同一般。1998年7月,关某因生意需要,急需一笔资金,就向张某借钱。言明3个月后还,张某二话没说,借了10万元给关某。那知,市场风云莫测,关某一场生意下来,亏了个血本无归。3个月后,张某问关某要钱,关某还了5万元,称没有钱了,下次再还。张某也知关某做生意亏了,也就没有再追。1999年2月,张某要关某还钱,关某称没钱,以后张某再去找,干脆就躲着不见。张某非常气愤,印了很多传单,上书"关某借钱不还,这种言而无信的人,天理难容",并把传单散发到关某的住处附近及商店所  相似文献   

20.
甲是一家服装生产公司,职工张某是设计师。为了激励张某,甲公司和张某约定,只要张某设计的服装在市场上畅销,甲公司给与张某10%的股份。后来,因为张某设计的服装款式新颖,甲公司的服装深受大家喜欢,但是当张某请求公司支付股利的时候,甲公司认为张某没有实际出资,且未登记于股东花名册下,在公司登记机关也没有登记,张某不是公司股东,所以拒绝支付。张某提起诉讼。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张某是否是公司的股东?如果不是的话,张某能否根据其他的法律取得公司股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