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西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伟 《发展》1997,(12)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问题张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再一次阐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黑河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讲主要是关于发展经济走什么样路子的一种选择。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提高,通过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来实现,便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  相似文献   

4.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肖林 《上海改革》1996,(12):10-12
今后1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上海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两个转变”对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建设和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经济带”,“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其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新课题,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我国40多年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实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和《“建议”说明》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  相似文献   

10.
方宇红 《浙江经济》2005,(21):21-23
早在10年前,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同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并认为实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10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进展不大,与“根本转变”的要求相差甚远。时至今日,再不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难以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成为热门话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如此缓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究竞何在?由此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九五”到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角度看,就是从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变;从经营方式角度看,则是由粗放型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回顾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结构失衡。这是典型的以外延扩大再生产和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也具有代表性。今后十年五,内蒙古经济能否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关键要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快慢。如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跟不上全国的步伐,那么内蒙古经济与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因此,加速转变增长方式是“ 九五”时期及其后十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长期任务。对此,必须树立起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放在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性战略决策地位。这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现着重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前形势 纵观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确定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1、资源综合利用是保证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实现“九五”计划  相似文献   

14.
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子非常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行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又是解决当前经济工作一些问题的关键。因此,实施“两个转变”,对于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中长期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县域经济,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工作。  相似文献   

15.
1997年5月20日.是黑河市经济合作区建区五周年纪念日。五年来,合作区广大干部职工以开拓、拼搏、:矿山精神,取得了开发建设可喜成绩,特别是在合作区开发建设遇到困难的不利条件下,年初合作区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确定了合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规划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实现“二次创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前不上又召开了合作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各项经济工作的任务,应当肯定,广大干部职工在困难的条件下群策群力、顽强拼搏,这种责任感、事业心是难能可贵的。那么,如何理解贯彻“两会”精神,加强合…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的“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都有比较清晰的量化规定,那么,“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语中的“现代化”,究竟在质上和量上是什么样的概念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  相似文献   

18.
中央提出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题,做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这对贫困地区来讲,既是一个加快发展良好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怎样理解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谈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要为促进“两个转变”倾心尽力国家教委科技司副司长陈清龙“九五”是我国迈向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时期,不仅要完成“九五”计划,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且要为到201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