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于对公路收费权的性质不同认识,我国相关的会计实务发生过重大的分歧,曾长期无法可靠、有效地处理公路收费权的相关业务,给公路资产的建、管、养等政府行为和公路经营企业的管理活动尤其是筹融资活动,带来过严重的困扰。本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立足理论进展和法律规制两大主线,对我国公路收费权会计的发展轨迹加以梳理,并分析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公路收费权价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路收费权价值的理论分析通过有偿转让收费公路的收费权来筹措公路建设资金,是我国通过公路融投资体制改革来加快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陕西省西临高速公路、湖北省武黄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收费权的成功转让,为我国利用收费公路收费权转让筹措公路建设资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目前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进行收费公路收费权转让探索的多,转让成功的少。影响收费权转让工作正常进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在收费权转让价格问题上转让方与受让方之间存在较大的看法分歧,也许是影响收费权成功转让的主要原因。公路的收费权属于公路产…  相似文献   

3.
许如清 《交通财会》2000,(8):1-1,4,5,6
近几年 ,各地交通部门为拓宽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通过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方式筹集了不少公路建设资金 ,这对盘活公路存量资产 ,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矛盾 ,利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公路建设 ,提高路网整体水平 ,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的还比较严重。因此 ,必须对公路收费权转让行为进行整顿和规范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也是公路建设和发展的要求。●转让公路收费权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 ,转…  相似文献   

4.
从无形资产准则看公路收费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与公路收费权的特征 ,指出公路收费权对于无形资产范畴的符合性 ,从而提出对公路收费权核算现状进行改变的现实性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路收费权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实务中不同主体对收费权的会计处理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虽不符合确认为一项资产,但是应该辅助登记核算以反映管理信息。对于公路经营企业的BOT业务,应以工程造价为基础在项目完工后一次性将收费权确认为无形资产;若存在可收取补偿款,则要分情况考虑补偿款的用途来选择会计处理方式。此外,应将预计负债也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6.
一、公路收费权概述1.公路收费权的定义及特点公路收费权是指国家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经营企业在国家依法允许设立的收费公路上,对过往机动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权利。我国的《公路法》将收费公路划分为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  相似文献   

7.
转让公路收费权首先要对公路收费权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收益法是评估公路收费权的首选方法,本文从收益法评估公路收费权模型的选择入手,基于选取的模型将收益法评估的难点聚焦于模型中参数的测算,进而对参数测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测算时的注意事项,以期日后评估人员在使用收益法评估公路收费权时能有所借鉴以及有助于评估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古凤俊 《交通财会》2007,(11):34-38
本文首先界定了公路收费权的特性,对公路收费权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提出收益法是评估较适用的方法,并就如何用收益法评估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周国光 《交通财会》2013,(1):14-19,30
公路事业单位管理的政府还贷公路不应确认为本单位的一项资产;公路经营企业通过投资建设取得的政府还贷公路基础设施,可确认为一项受限定的固定资产;公路经营企业通过投资建造或投资收购取得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权,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不应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将投资建造取得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权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符合准则的规定,但不是理想的资产确认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公路收费权以权利质押的形式,进行贷款担保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情况,从出质人的条件、质押的权利证书、质押合同的内容、出质登记的目的和作用、质权如何实现及其它问题着手,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担保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公路收费权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通过借鉴类似专业资产价值评估业务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公路收费权资产价值评估工作的基本思路,并就建立专业评估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相关完善机制、促进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必须与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密切结合,换言之,深化公路交通体制改革,其本身就是完善公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推崇"辽宁模式"《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还贷公路,可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贷款、统一还款"。高速公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与收费权资产,是实物资产与收费权资产的统一体。由交通部门管理的高速公路企业,能够实现对高速公路实物资产与收费权资产的统一管理,而如果将高速公路企业划归国资委管理,必然破坏高速公路实物资产与收费权资产的双重属性。交通部门与国资部门由于分别管理高速公路两个不同层次的资产,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利益冲突。由于交通部门不能管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公路特许经营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取得公路收费权的项目公司的收费经营行为进行科学地动态监控;并有效规范收费经营期限届满时收费权终止与公路基础设施移交的经济行为,以利于维护国家、公路经营者、公路使用者和其他社会公众各自的合法权益,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科学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以及特许经营协议的签约各方在公路经营中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以下简称《解释第2号》)规定项目公司从事BOT业务所建造的基础设施,不应作为固定资产,只能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确认为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从事公路建造与经营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其要求严格规范所取得收费权资产的确认及其会计核算行为。企业也应当参照《解释第2号》的规定,将投资受让的公路收费权,确认为无形资产。要将通过建造取得的收费权确认为无形资产,相关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予以解决;《解释第2号》中有关确认金融资产等表述,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5.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国家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随之,收费公路应运而生。1997年7月3日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的《公路法》为收费公路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前,1996年10月9日交通部第9号部令《公路经营权有偿转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部门规章,为公路收费权转让提出了具体意见。笔者对收费公路、收费权转让问题有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收费公路资产评估及作业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公路的商业化管理是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行公路商业化管理必然要涉及公路产权变动及其资产评估问题。由于我国公路产权变动只涉及收费权的转让 ,因而相应的资产评估方法应当是收益现值法。本文在较充分研究五种引起公路产权变动情况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公路收费理论对收益现值法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规范收费公路资产评估行为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7.
正《公路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将"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并报转让收费权的审批机关审查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修改为:"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收费公路建设的融资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包括经营性公路在内的收费公路资产所有权的国有性质。结合《物权法》的规定,阐明了公路收费权具有的资产属性和用益物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收费权转让作为深化公路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收费权转让融资为促进中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近些年来,经营性公路收费权的政府回购(公路收费权政府回购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将其所有的公路资产授权给经营单位经营一定期限后,提前终止授权进而取消收费权,使公路资产的国家所有权恢复完整性)现象逐渐增多.笔者拟对收费权的政府回购现象进行探讨,以便对收费权政府回购行为进行指导,尽量避免在回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交通部《公路经营权有偿转让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公路经营权包括公路线路的收费权和公路沿线附属设施的经营权。但《公路法脚没有出现公路经营权的概念,而只提及公路收费权及其转让。究其原因,经营权按照经济学上的名词解释,应该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置权,其中依法处置权国家是不给予公路经营组织的,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因此只提转让公路收费权而不提转让公路经营权。同时《办法》还指出,公路经营权是无形资产,当然其中的公路收费权也是无形资产,这也就意味着公路经营组织在会计核算上应用体现公路收费权这项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