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您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您在购买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倾向于选择那些“大品牌”、“知名品牌”甚至“国际品牌”,如果同类竞争品牌的价格相同,您是不是会毫不犹豫地“偏爱”或者“眷顾”您心目中的“大品牌”?您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作出这样的消费选择?是不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吸引您、说服您甚至是强迫您向某一个具有特定“商业标识”的产品或者服务靠近直至敦促您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在商业社会中品牌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信奉、倡导并付诸于实践的行为方式、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念。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弘扬本色、打好底色、提升黑色、发展绿色、创造特色、改变羞色”的六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是随着改革的推进,认识不断深化,总结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及建设近百年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而逐步形成的.1985年4月15日,小平同志在阐述为什么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就指出:“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年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是成功的.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其切入点正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优越性这个问题展开的.早在1977年8月8日,他就指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力量统一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人数少,也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同等数量的人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时隔一年,也就是1978年9月16日,在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路线时,他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迅速得到满足”.在这里,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联系一起提出,开始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深刻改变了一个历史悠久民族的命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综合国力增强,30年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30年的光辉历程让全国人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570万石油和化工儿女共同创造并见证了改革开放成就的时代奇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这就是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居于“三个代表”的首位,是“三个代表”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作为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就要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应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增强六个意识。 一、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企业就如同逆水行舟,…  相似文献   

6.
《IT经理世界》2012,(24):108-109
软件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而服务外包正将这个力量无限放大,正在影响全球的经济格局。2012年,世界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变局,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全球买家战略是增长还是生存?中国本土买家对国际外包行业的游戏规则是排斥还是接受?中国服务供应商行业整合是抱团取暖还是雄心勃勃?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是落地生根还是昙花一现?在此背景下,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大会在西安高新区举办。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历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论述了历史运动是各种社会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的思想。恩格斯认为,历史运动是由经济力量所支配的。但是,社会生活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交响曲”,而不是经济动力的“独奏”。许多单个人的意志,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交互作用,就形成“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历史的必然性就  相似文献   

8.
日前,商务部开始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并携手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此条广告围绕着“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内容主要传达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制造”产品是世界上各个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的结果、是能够为全球创造共同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突破与创新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核心支柱。科技本身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不断研究予以发现、掌握、创造,从而改变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与文明进程。就现有人类的知识而言,任何科技都存在两种力量——创造与毁灭的力量,火药可以开矿,也可以制成杀人利器;核力量可以带来光明,也可以瞬间造成大面积毁灭;速度可以带来快捷,但任何物质速度快到一定程度,都会变为子弹或炮弹。  相似文献   

10.
如今150年过去了,亨利·杜南发起的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人类意识的一部分,它在几代人手中传承下来,并未被战争和灾难阻断.但是,战争和灾难也从来没有因为那些“高尚的人的美好愿望”从人类历史中退出,哪怕是减少一点.杜南伟大的设想,让这个世界改变了多少,又将能够改变多少?或许从亨利·杜南身上追溯这一设想的历史建构,可以给我们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多年来实施的"出口战略导向"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内需不足,外需过度扩张"的局面。因此,我国有必要理清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摆正内需和外需的位置,制定相关政策,调控内外需失衡的状况,走上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国有企业"现象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了“新型国有企业”产生的过程,从语义角度界定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特征,并给出了一个“新型国有企业”的分类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生存状态,指出了“新型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新型国有企业”的大量出现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现象,而“新型国有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我国道路的阶段性表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新型国有企业”还没有达到形态稳定和体制规范的程度,尚处于蜕变过程中。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我国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推进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实现自身改革的目标,成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有活力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3.
从高速增长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归结为7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大众消费时代来临,消费需求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稳定的因素;对外开放的深化,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储蓄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日益提高的劳动力素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要素;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同时,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压力、来自分配差距扩大的压力、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压力。综观中国经济的全局,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没有改变,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未来10—15年时期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从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看,今后中国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保持和谐发展,更加重视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结构优化,更加重视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工业改革最真切地体现和反映了迄今为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丰富内容和艰难经历,以及改革的主要成就和须继续解决的问题。第一阶段的工业改革,开始了奠定市场经济发展基础的观念革命:摆脱贫穷必须依靠自救自利,整个社会开始承认:个人和企业追求收入、利润和财富不仅是正当的个体理性行为,而且是对社会有益的合理行为。这一深刻的观念革命对于突破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阶段的工业改革,开始向计划经济的各个环节大胆突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制改革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业树立起了向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勇气、信心和决心。中国终于可以向世界宣称:我们不仅不害怕市场竞争,而且,欢迎市场竞争;不仅不反对市场经济,而且可以对世界所有的国家说:让市场经济来得更猛烈吧,中国工业做好了迎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准备!第三阶段的工业改革,已经由主要解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问题,转变为不仅要继续解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所面临的一些共性的体制和政策问题了。从此,中国工业改革不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世界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而“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赛成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思想进步就是:认识到仅仅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和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几亿人口参与的工业化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是一个极大的人类难题.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能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理论、技术、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韩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贸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试图开始实质性的经济开发,到2004年为止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2004年。其GDP是6801亿美元,为世界第10位,人均收入14162美元。交易额4783亿美元,为世界第12位。2004年外币储备额是1991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韩国以韩国式经济开发,即实行市场亲和式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通过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正高速增长的中国亦以中国式社会主义.以中国式改革开放追求出口和贸易的共同增长。中国和韩国都持续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被公认为是以出口和贸易为主的经济开发模式的典范。韩国进口能源、原材料和资本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国的贸易由外资企业为主进口半成品和资本品,出口工业制成品。而中国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影响与韩国相比还小。为了持续增长,韩国需要以技术和经营革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尤其要改善以资本品进口为主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7.
营销学从国外引进到中国迄今不过30年,在世界营销史上虽属短暂,但这30年已经走过了世界营销百年的风雨历程,为世界营销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间经历了引进启蒙、广泛传播、应用深化三个主要阶段,并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创新拓展过程。中国营销已经迎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将从世界的“生产车间”走向“研发车间”以至“营销车间”,中国营销学者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边缘逐渐站立到舞台中央的阶层。中国企业的IT建设恰恰起于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社会几无踪迹的时候。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中国企业完成了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双重改造。面对日新月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对传统技术和高技术进行选择,是关系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西方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和西方产业技术向中国的扩散,是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各类产业(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现行世界经济体系中,高技术的高附加值利益将得到更大的强化;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规模竞争和利润摊薄,使得其附加价值趋向降低;而高技术产业的高增长和高附加值(垄断利润)倾向则将长期保持。在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产业链的分解以及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中国在整体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也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技术同传统产业的结合,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得高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买技术、换技术、学技术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要力争有所突破,也要做到量力而行。尤其是要通过科技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在管理体制,宏观环境,开放程度,分配格局,区域战略以及国际竞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特点。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更具创新性的行为,才能在新世纪再度获得更大的成就,早日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