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本文就商誉会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企业商誉会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浅析如何改进商誉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本文就商誉会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企业商誉会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了对商誉会计的几点理解,并对商誉会计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慧 《财会通讯》2008,(6):48-51
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对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产重组和企业合并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商誉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经营者与投资者的关注,要求确认和计量企业商誉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目前世界上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不尽合理: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这种会计方法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严重违反了会计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对现行的商誉会计做法进行改良,才能如实反映企业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商誉问题。但商誉的概念、本质以及商誉的确认、计量等问题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却一直颇具争议。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逐渐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企业改制、合并等产权发生变动的经济业务也更加频繁,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结合国内外会计准则就商誉及商誉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规范我国会计实务、完善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商誉产生的历史对其概念、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设想,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企业并购商誉初始确认中泡沫形成的原因及部分商誉法下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部分商誉法下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原理,提出商誉“整体计算,部分计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梳理了存在少数股东的并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针对商誉会计处理未来准则制定的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购买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商誉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当企业资源构成,经营理论,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商誉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它是所谓“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处理至今仍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大难题,购买商誉与企业的合并收购行为密切相关,更是商誉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系统揭示其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重估等会计处理问题,并对相关会计理论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誉会计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再次对我国商誉问题处理作了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商誉和商誉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为前提来探讨准则中关于商誉会计的规定以及其在实践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商誉有关问题及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来斌 《企业经济》2006,(2):180-181
商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商誉的特征、商誉的确认、商誉的计量、商誉的会计处理等问题加以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在兼并和重组中合理、科学地进行商誉会计的处理,防止企业重要无形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浅谈自创商誉的发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学界在其他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使人们有机会借以重新审视有关商誉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1992年美国《会计月刊》发表了《商誉会计:彻底检查的时刻到了》一文,列举大量实例,对现行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批评。沿用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会计上只确认外部购买的商誉,而不确认内部自创开发的商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确实存在着缺陷。一、关于商誉的相关理论(1)“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2)“超额收益论”,有的称“超额利…  相似文献   

15.
商誉是企业总资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商誉是企业的灵魂,一个好的商誉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相反,不好的商誉可以把企业毁灭。本文通过解析商誉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特点,分析了企业商誉的确认及计量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加强企业商誉会计计量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技术革命和进步的浪潮,使全球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理论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商誉会计理论被提了出来,并成为研究中的热点。本文认为,构建和完善商誉会计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应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其次,应重视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再次,并购确认的外购商誉应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自创商誉;最后,将商誉减损测试及定期评估代替商誉的系统摊销。当然,上述设想的实际运行还需要许多配套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了对商誉会计的几点理解,并对商誉会计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誉本质属性理论性认知是商誉会计理论的难题,从而导致会计处理上的技术性难题。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商誉初始确认更多的是从会计技术处理上规定其计算方法,没有理论的成因解释。学术界现行的商誉理论都是从收益的视角讨论商誉,本文则是站在成本的视角看待商誉的形成,希望能提供一种对于商誉再认识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新技术革命和进步的浪潮,使全球经济发展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理论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商誉会计理论被提了出来,并成为研究中的热点.本文认为,构建和完善商誉会计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应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其次,应重视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再次,并购确认的外购商誉应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自创商誉;最后,将商誉减损测试及定期评估代替商誉的系统摊销.当然,上述设想的实际运行还需要许多配套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文章从自创商誉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不进行自创商誉确认的弊端,提出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阐述企业实务中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