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洁  张晟义 《物流科技》2022,(10):152-154+158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推进,新疆逐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目前,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文中对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十四五时期新疆的发展战略定位,为新疆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雪 《价值工程》2020,39(6):124-126
京津冀一体化不仅促进了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更带动了生鲜产品需求不断上涨。河北省作为京津两地"菜篮子",三大优势产业果品、蔬菜、畜牧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70%,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以河北省2011-2018年的冷链物流需求量作为原始数据,应用GM(1,1)模型对2019-2023年河北省冷链物流需求量做出预测,以此为河北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个人收入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因其具有时效性,容易腐烂变质,农产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本文从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入手,对辽宁省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果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入手,在深入剖析新疆果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新疆果品冷链物流的需求趋势,最后结合实际提出适合新疆果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新娥  王学剑 《物流技术》2012,(23):145-147
从果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入手,在深入剖析新疆果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新疆果品冷链物流的需求趋势,最后结合实际提出适合新疆果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谢灿 《物流科技》2024,(8):147-15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可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强整个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然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和需求多变性成为了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时需要考虑的难点。在此背景下,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性、全局性、并行性成为了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的有效工具。因此,文章构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备受关注.由于一些农产品本身易变质、不易储存运输等,因此冷链物流随之诞生.提升冷链物流水平有利于加速南宁地区的物流流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南宁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冷链信息...  相似文献   

8.
姜方桃  周雨  印鹏  周梦雅  李筱辰 《物流科技》2022,(14):155-157+164
文章以江苏省农产品的冷链产量作为切入点,选取冷链农产品中的肉类、蔬菜、水产品、水果、牛奶、禽蛋类作为影响因子,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江苏省未来几年的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为99.62%,因此可以给当地的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最后,对江苏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邰英英 《物流科技》2015,(5):128-129
由于居民对生鲜、反季节果蔬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对农产品的质量、保鲜和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冷链物流模式。文章通过对江苏农产品市场调研,分析江苏冷链物流的现状,解剖江苏冷链物流的问题。在电子商务大时代环境下,结合江苏农业特色,提出了适合江苏冷链物流的新模式,解决冷链“断链”难题。  相似文献   

10.
谢虎军 《物流科技》2014,(11):43-45
湖南省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来该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猛。而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的现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湖南省生鲜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之上,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对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两者的协调发展模型,并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5年,河南省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明显提高,与耦合协调度关联度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农村网络零售额、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每人购买生鲜食品数量等。最后,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需求、加强合作等方面提出研究启示,为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西特色农业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大。对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机遇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进行区域物流合作等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大批农业生产基地崛起和新的消费需求的兴起,农产品冷链物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文章以苍溪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为指导,分析了该地区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入手,对苍溪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建立健全产销衔接的长效机制,满足大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以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增大.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必须以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及配送.冷链物流成本较高成为了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的绊脚石.要从各个环节中得出冷链物流存在的成本问题,给出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消费者对生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食品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给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各种设施设备比较老旧,制冷、温控技术跟不上,流通环节比较多,导致保质期较短的果蔬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损失较为严重。本文从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及其特点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卫生和营养健康的新鲜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同时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在也逐年扩大,而生鲜农产品时物流又有特殊的高要求,使得市场聍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文中在聍我国农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阶段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枸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研究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阐述江苏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现有模式,提出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整合模式;最后,提出发展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指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中、下游缺乏有效衔接;冷链物流装备落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及其物流运作主体的组织化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细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普及运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整体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和制定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仕兄 《物流技术》2012,(23):133-135,138
阐述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指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中、下游缺乏有效衔接;冷链物流装备落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及其物流运作主体的组织化和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细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普及运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整体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和制定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但冷链物流体系的生鲜食品量却非常有限,对农产品销售及农业转型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文章通过对重庆生鲜农产品冷链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总结出制约重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重庆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为重庆地区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