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中国29个省区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该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呈现一种区域的差异性,而对外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效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在分区域研究的时候发现,对外贸易对西部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建国 《经济学》2006,5(4):1109-1128
利用中国29个省区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呈现一种区域的差异性,而对外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效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在分区域研究的时候发现,对外贸易对西部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也会受到地方政府不同政策环境的调节作用。因此,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外资技术溢出、区域创新能力及地方财政科技补贴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研究外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财政科技补贴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IFDI)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地方财政科技补贴的水平越高,外商直接投资(IFDI)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越显著,但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能跨越财政补贴门槛。这一结论为外商直接投资(IFDI)产生溢出效应的条件提供了新思路,对我国各省份制定外资引进政策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外贸易、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和吸收海外人力资本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其对提升中国技术创新水平、加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探讨了对外贸易、海外人力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外贸易和利用海外人力资本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较强的正效应,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则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研究技术溢出的效应。基于C-D生产函数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流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有三种:正效应、负效应和有条件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行业特征、区域差异、技术特质、吸收能力、市场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影响,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在不同东道国技术外溢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进口是一国获得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基于C-H模型和LP算法,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门槛效应",并且这种技术溢出要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结合才更具效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同时存在,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李平  随洪光 《经济评论》2007,148(6):73-77
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签订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6-2005年15个行业的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其中垂直溢出效应较水平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高技术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上述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应以促进国内研发为出发点,兼顾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影响碳生产率的空间效应模型,利用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碳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间接地提高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国外引进技术合同直接效应对本区域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降低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的源头,知识溢出是传播技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知识溢出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但影响较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优化引资结构,提升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计算了从1993年到2001年间中国29个省份的生产率增长数据的曼奎斯特指数,然后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不同教育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都具有有利影响,而中小学教育对于效率改善具有不利影响;而且,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的有利影响是通过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向更有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再分配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契约执行效率能够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ANTRAS AND HELPMAN(2004)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的垄断竞争模型,考察契约执行效率与FDI区位分布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契约密集度较大的行业,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契约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进行FDI.在此基础上,基于2006年中国分省分行业的经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规模、财政分权、金融市场发展等变量后,契约执行效率对地区FDI分布差异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购买力平价测算基尼系数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全球化对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我们发现,尽管平均收入的增长伴随着收入分配的恶化,但是全球化,尤其是贸易开放,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我们还发现对外贸易和FDI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贸易对收入分配的有益效果并不局限于沿海省份。自1992年以来这一有益效果减弱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政策传导扰动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与货币政策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中央银行无法及时地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正确的估计,尽管可以利用中间目标变量和其他参考变量的实际值对目标值的偏离所给出的信息来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但仍然无法对冲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再加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财政占优、金融占优和外部占优问题,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其意愿的政策,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无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Mueller和Reardon(1993)的模型以及Bau-mol等(1970)的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仅为2.6%,并且,资本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成本,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堪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环境的改善和适当的所有权安排有助于资本投资回报的提升。在进一步考察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作用后,我们发现,二者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广东省1997—1999年39个行业和21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广东省FDI外溢过程中,示范—模仿效应和联系效应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FDI在行业中外溢效应小于在地区内的效应;各城市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强烈影响FDI的外溢效果。因此,外资政策的制定不应该一味强调引入外资的数量,重点应在于其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考察经济发展中的某些因素特别是家户特征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状况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别持续扩大,但按可比标准还没有达到两极分化状态。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结构转换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及其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现有研究认为在我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降低股权资本成本。但这些研究都是从横截面角度论证的,也没有论证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本文则以2002—200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时间角度比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评级变化前后的资本成本变化。结果发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没有降低股权资本成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投资者并没有把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判断公司价值和交易股票的一个影响因素,由此导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无法增加流动性和降低风险。这表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资本成本的前提条件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时,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