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的文化馆与市区中心文化馆和乡级文化馆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同,它担负着城乡文化建设的"双重职能".如何在科学发展现思想统领下,提高对城乡结合部的文化馆地位的认识以及发挥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所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后乡级金库建设急需加强张龙安自1993年1月1日起,河南南阳市所属县市的乡级金库工作正式运行。两年多来乡级金库工作的运行情况如何?笔者就此对方城县16个乡镇金库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后乡级金库建设工作急需加强。一、乡级全库的人...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义政冶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伟大战略。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现代化决定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维度和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实现的决定性因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现代化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思想 ,并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把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这一思想是逐步提出来的。党的过渡时期 ,最先提出的现代化目标主要是指“工业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化的国防”。1957年 ,毛泽东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 1959年底至 1960年初 ,又加上“国防现代化”。从而确定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964年 ,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根据…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源一、进一步解决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问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乡级民主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乡级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广泛建立,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级民主发展很快。扩大乡级民主是村级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敬 《经济研究导刊》2013,(9):50-51,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主要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短短的三十五年里,我们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个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探索到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建设道  相似文献   

12.
丁金学 《经济》2023,(6):28-31
<正>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敏 《江南论坛》2001,(1):13-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十分丰富而深刻,既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历史性课题,也包含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种种复杂的矛盾关系的认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由全面实现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发展时期.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很繁重。认真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沿着这条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吴万运 《新经济》2021,(8):51-55
农业现代化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目标,是路径和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农业社会主义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社会主义化是制度保障,农业工业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来发展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则通过塑造与...  相似文献   

15.
单松 《经济导刊》2012,(2):92-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强劲的推动和保障作用,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工作热情,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面临着繁重的建设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向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8页)并强调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斗争中,担负极为重要的光荣任务,必须很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商业部  相似文献   

17.
能源强国     
《经济》2023,(11):10-11
<正>能源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强有力的能源保障,能源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 是以人民为中心、 以绿色发展为手段, 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也面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向,要从推进绿色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促进资源节约、 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来构建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政策。毛泽东在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许多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总…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现在同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直接见面了。它的出版,对于指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自觉地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部论著是在我国从十年动乱转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