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某地高职院校学生健康问题抽样调查,得出结论,相关性存在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之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减少,可以使用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水平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青少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加速的背景下,城市青少年对于社会规则和规范的顺从性较差,易于产生问题行为。基于中国青少年首次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使用二分类评定模型考察了城市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吸烟成瘾和沉迷色情读物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这三类问题行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问题行为尤其是吸烟成瘾行为的发生在男孩群体中更为突出。父母亲较低的教育程度、亲生父母非双全家庭、非在校生身份、家庭更高的收入、独生子女身份、生活在欠发达的西部城市是城市青少年发生某项或三项问题行为的危险因素。研究认为,城市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干预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这样的综合维度设置才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田惠 《活力》2010,(17)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校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扩建学校,到提高升学率,无不发生着变化,但是心理问题尤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这样青少年所背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所以青少年灾难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采用感恩量表(GQ-6)、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对300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感恩总体得分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感恩与外化问题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影视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它对青少年精神领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影视文化使青少年的行为方式打上了鲜明的“影视特点”,必须对影视进行科学的认识,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与个体心理行为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一般中学生差,家庭环境不良,同时伴有多种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心理行为与家庭环境状况的多个因素可以预测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其身心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羊群效应、代表性直觉、可获得性偏差和心理账户等理论分析青少年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青少年学生建立健康消费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18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构建的虚拟社会,其已经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重要参与主体。而被大多数青少年喜爱的网络应用和网络空间中存在的不良信息,也渐渐成为导致某些青少年实施犯罪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入手,提出建立青少年网瘾防控机制、"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防范体系等措施来有效地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姜波  李毅 《活力》2011,(12):275-275
中国的《民法通则》中未规定共同危险行为法律制度,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也仅仅是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部分共同危险行为的处理方式。司法实践中对共同危险行为的处理方式也不统一因此,如何正确根据共同危险行为的行为特征划分其性质,并正确适用法律处理,是司法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具有认识、情感、动机、性格、社会、行为等特征,从这些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的心里原因既有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外在的社会、家庭等因素,本文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的分析出发,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对策,以期对防止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能有微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做了大规模的调查。统计表明,有烦恼和压抑的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40.3%,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3%的青少年同时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倾向问题。在有偏差行为的少年中很多不能顺利实现升学的愿望,又没有达到就业的年龄,缺乏良好的学业训练和培养,基本就业和生存的能力比较薄弱,一旦进入社会,他们占有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3.
田家林 《民营科技》2014,(7):168-168
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原则上讲,只要人们认识并制止了危险行为的发生或控制了危险因素向事故转化的条件,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社区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的发展进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青少年的流向、分布变化,使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源头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卓方芳 《企业导报》2011,(22):128-129
针对危险驾驶行为出台的危险驾驶罪,是对交通肇事方面犯罪的一个补充,对醉酒驾驶、道路飚车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予以处罚,以达到规范该类行为和预防该类行为引致的严重后果的作用。但其在入罪范围、定罪情节、处罚力度和造成危险结果的罪名衔接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6.
学生偏差行为是指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以及老师的期望的行为。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漳州市某中学的偏差行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深入的访谈,对学生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解决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肖显富 《企业导报》2010,(3):230-233
学生偏差行为是指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以及老师的期望的行为。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漳州市某中学的偏差行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深入的访谈,对学生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解决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播作为最年轻、最具有广泛性的传播活动,以其独有魅力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众传播在对青少年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负面的影响:使青少年易受"和平演变"的侵袭,促使青少年侵犯行为增加,性罪错,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等等。这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探其原因、采取对策,克服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07,(11):I0014
车祸:已经成为意外伤害死亡中的首位原因,事故发生率上升极快。车祸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在驾车事故中,危险人群是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随着青少年驾驶摩托车增多,车祸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