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世贞  吴绒 《物流技术》2011,(23):249-251
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双语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建设《国际物流学》双语课程。  相似文献   

2.
西部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脱离西部双语文化的社会背景单一地考虑双语教学,要研究双语教学与双语文化、以及双语教学内部的辨证关系,把双语教学与建设双语文化结合起来,寻找民汉双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按照双语文化学的理论,把握西部双语教学的科学走向,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西部和谐的双语社会。  相似文献   

3.
刘玉荣 《现代企业》2013,(12):66-67
双语教学目前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但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育起步较晚,内地高校双语教学和双语师资培养尚未形成统一、科学、权威的规范体系.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研究深度,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出现了起步时“遍地开花”,但真正能持续发展的却寥寥无几的情况,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双语师资培养和实现双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有的高校已开始着手自身的双语师资培养,但多数停留在具体技术操作层面,缺乏长期有效的培养培训体系.这种自发式的师资培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的说来流于表层,缺乏深度和理论建树,在另一方面上也大大降低了双语师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学者们多围绕某一具体方面分析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对整个双语教学力量体系建设,包括教师选拔、师资队伍培训体系、课程设置体系、教材建设体系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成系统的研究还没有.本文在该方面做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会计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养会计双语人才的现实意义出发,主要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引起广大教育同仁的关注,加强对会计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提高我国会计双语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6):236-238
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承担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明的双重重担。"双语人才"是实施少数民族多元化文化教育的关键和突破口,双语教育课程资源的建立是双语教育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快双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步伐,需不断的积累经验、改革创新、实际应用,不断探求有效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3,(23):243-244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要解决。结合《冶金新技术》双语课程的开展,对教学模式选择、教师培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探索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探讨,以双语教学为手段,推动冶金工程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对现有的双语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鉴于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认为"双语过渡式"教材建设的发展更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朱义亭 《企业导报》2011,(17):208-209
国际法植入课程建设是课程国际化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国际法双语教学的要求。文章结合区域性高校国际法植入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国际法课程要素的国际化、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阐述。另外,还对国际法双语教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中运用课程效能评价理论对物流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试卷和学生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等方面的成效进行分析。对以往缺乏系统理论指导而进行的探索式双语教学的分析总结,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授课方式、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素养和运用能力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并提炼研究结论为:物流类专业课双语教学应依据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有序、适当地进行;物流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材和教学要件的选用和建设,应该遵循适用和实用原则;物流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通过专家和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评教的分数,学生的期末考试这类单一的途径完成;物流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应进一步改进等。  相似文献   

10.
李璐 《东方企业文化》2012,(23):226-227
2007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目的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升全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水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学》课程是首批1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也是全国首次获批的4门管理学课程之一。本文拟结合审计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实践,提出有关双语教学改革的思考,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如何提升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全球化趋势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