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私募基金市场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但由于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制度尚不完善,监管无法到位,在资金运作和法律地位上都存在一定缺陷.就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分析,从而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丽 《时代经贸》2007,5(11X):95-95,97
近年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并购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以其资产重组和资本进退的枢纽、存量资产与增量资本嫁接的平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桥梁功能,已经成为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也为产权市场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和市场需求。例如:股份转让可以在证券市场之外由国务院规定的其它方式进行;私募设立股份公司门槛降低;老《公司法》规定私募设立股份公司要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而新的《公司法》没有了,同时也取消了老《公司法》规定国企改制为股份公司应该采取公开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市场在近10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仍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同时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规范,存在市场结构单一、层次少、投资品种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私募股权资本投资运作特征的分析,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金融市场建设的角度,论证了私募股权资本对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私募基金一直如同地下的暗河,在资本市场里奔突、汹涌。老的死去,新的又诞生,在政策的夹缝中顽强生存。适逢大牛市,它们便迅速地成长。根据业内人士的推断,目前私募基金已经膨胀到了一万亿左右的规模,而中国股市的总市值接近十万亿人民币。如此算来,私募基金已经占据其十分之一,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于这股力量,监管层面临“疏”还是“堵”的问题。而要求将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监管层也愿意顺势而为,让私募基金合法化,让私募基金成为市场的建设者,而不是成为饕餮或毁灭财富的破坏者。事实上,针对私募基金的“招安”已经开始了。通过契约型的方式,采取专户理财或和信托公司共同发行信托计划,很多私募基金已经开始以半公开化的方式在市场上运作,一些以投资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注册的有实力的机构,已经不再回避自己私募基金的身份。力争规范化、合法化发展,打造品牌,也已经成为很多私募基金追求的目标。已经修订并将于今年实施的《合伙企业法》也将为私募基金的合法化打开新的通路。相信通过市场人士和监管层的共同努力,私募基金合法化道路上的障碍终将被一个又一个地清除。  相似文献   

5.
徐春明 《经济》2006,(11):56-56,58
我国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法律障碍正得到消除,对私募股权基金更是层层松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私募基金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成员。目前,私募基金在法律地位、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私募基金的特征分析,揭示出其隐含的巨大风险。对如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控制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其合理内核,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英德资本市场监管法律框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德两国在欧洲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交易所和监管法律在世界上也颇具影响。随着欧盟一体化的加强,其监管的法律框架也在不断演进。本文通过对这两国资本市场不同的法律框架比较研究,对我国正走向规范化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佳 《经济前沿》2002,(7):42-44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的,二者在证券发行方法上有差异,公募基金公开发行份额,而私募基金只向特定的对象发售邀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等都是全球闻名的私募基金,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金融控股公司都在从事私募基金活动。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所谓“私募基金” 或“地下基金”,实际上是一种私约基金。它们作为金融运作中的一种代客理财或资产管理业务,并非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在签署契约的过程中,条款对各方虽有一定约束力但不具有法律效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入市在即,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振 《资本市场》2004,(12):41-42
<正>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及一系列已经或即将推出的配套政策,企业年金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已初步形成,一个管理有序、潜在资金规模巨大的企业年金市场已进入了启动阶段。根据测算,企业年金市场的启动将以每年500至800亿元的速度扩张,在十年左右时间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毫无疑问,这样的资金规模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但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9,(4):10-10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目前在亚洲银行家峰会上表示,要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确保没有监管真空,坚持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适当隔离。 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4月新增贷款5918亿元,环比大幅下滑近70%。不过,贷款监管并未随贷款规模大幅下滑而放松。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及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众多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建立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更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本文将首先介绍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完善的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过程中所所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由于近30年来宏观经济一直向好,也由于政策和法律不断完善,私募股权基金正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股权投资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众多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进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建立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更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本文将首先介绍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完善的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过程中所所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规范私募基金 重点在于规范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建 《资本市场》2001,(10):35-36
私募基金合法化已经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我们认为,尽管界定私募基金的性质、规定其资格条件等问题十分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规范资本市场,遏止投机,消除产生投机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金生 《资本市场》2008,(10):56-61
现在,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风起云涌,这是一个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通道。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私募股权基金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新生事物表面的生命力,其内在的发展动力是什么?有什么隐忧?制约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瓶颈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黄金时期,而这将显著改善中国企业的融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投资市场将会催生有更多私募基金,而民营资本对私募领域的介入也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超常规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如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不平衡、功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而提升监管的国际化水平:强化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和股权管理;发展以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推动基金业做优做强,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提高转轨市场创新的水平,建立期货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措施则是我国转轨资本市场条件下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较好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一是,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国际化。要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必须要以打造中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竞争力为前提。我认为,现在《公司法》、《证券法》和宏观调控的职能设计与资本市场国际化不相匹配,应以资本  相似文献   

19.
私募基金由于仅仅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基金中存在的利益主体缺位、激励机制不明确的局限性,同时私募基金管理者(代理人)也具有投资者(委托人)的某些效用函数特征,部分化解了委托一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委托--代理关系。针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公开、合法、规范地发展私募基金应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读编互动     
《资本市场》2013,(3):2
<正>我读了2013年第2期《资本市场》杂志刊登的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先生撰写的文章——《股市四大难题待解》颇有同感。正如周正庆先生所建议的那样,股市应该跟着经济像慢牛一样每年都保持增长,增长过快不好,持续低迷也不好。这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当务之急。其实,监管层要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对于非理性的市场下跌,通过发展稳定基金,配合其他政策,对股市适度调控。这条措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香港就使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