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完成过渡期后,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了没有配额限制的自由化贸易时代但是,美国通过双边的、多边的贸易协定和贸易优惠法案对来自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和服装给予优惠待遇的贸易制度安排,改变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流量和流向,扰乱了国际纺织品自由竞争的秩序,影响了美国纺织品进口贸易的格局,直接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WTO成员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对美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中美纺织品贸易变动情况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娜 《经济论坛》2005,(15):4-6
纺织品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的外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世界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之一。而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中美两国的贸易顺利与否将直接对中国的纺织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与美国纺织品贸易交易数额巨大,中美之间在纺织品贸易中的纠纷也比一般贸易来的多。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中国的入世和ATC协议从对纺织品配额的部分取消到完全取消,也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纺织品贸易来说.2005年是一个过渡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了.美国与欧盟却又启动了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了解美国进口商的观点与看法,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商或许会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赵俊娟 《经济论坛》2006,(11):62-63
2005年是贸易一体化的第一年,纺织行业同样经历了一体化,但配额的取消远未使我国的纺织品能力得以释放,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没有显现出更加巨大的商机,纺织品贸易摩擦反而风起云涌。一、我国当前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一)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出现“激增”纺织品一体化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中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增长幅度很大,对美国增长幅度是250%,对欧盟增长幅度是82%。欧美市场纺织品进口量出现激增现象导致其认为中国在向其倾销,没有给他们以配额取消后的缓冲时间,违反了WTO的ATC协议。但事实上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国家违反了10年前的…  相似文献   

5.
陆萍 《经济论坛》2007,(13):61-63
纺织业作为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一直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产业之一,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为973.85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约占有25%的份额。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一体化时代。原以为配额取消意味着我国价廉物美的纺织品可以自由进入任何国家,会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一个跨跃式的发展时期,但纺织品一体化并没有给纺织企业带来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6.
胥媛  杨晓薇 《时代经贸》2007,(8Z):124-125
近年来,欧盟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成本增加,阻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欧盟乃至国际市场的需求,本文在对欧盟关于纺织品的绿色壁垒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纺织行业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欧就中国滞关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滞留欧盟海关的纺织品将很快实现通关,并顺利进入欧盟市场。这是纺织品贸易的最新进展情况。那么,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由来是什么,它的实质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贸易环境的好坏,从国内角度看,直接影响到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纺织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与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密切相联从国际角度看,也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9.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仍然需要实行配额,但紧张的贸易配额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清关率不高。造成纺织品配额浪费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制度设计的不尽合理,也有纺织企业微观主体的个体有理性和集体无理性的冲突,同时还与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我国应该完善《纺织品被动配额管理办法》,加强纺织品配额转受让平台等手段的可操作性,并依据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竞争进展状况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纺织品配额,实现我国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之路可谓是艰难坎坷,而要想扭转纺织品出口的被动局面,必须改变以往以量取胜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价值,改革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营销体系,提高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自由贸易壁垒与我国贸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复  萧恺 《现代财经》2005,25(6):47-51
2005年全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格局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因为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70年代形成的“多种纤维协定”(MFA)中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歧视性的配额制度要全面取消,这样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迎来了自由化的时代。在纺织品服装实现向自由化“回归”以后,对于世界纺织品服装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仍受到种种限制,面临服装出口的贸易壁垒和“特保措施”的威胁,对此,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贸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几个月来美国对从我国进口的纺织品频频实施特保措施,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谈判经历八轮、历时数月才达成暂时性协议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中关纺织品争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中关与中欧纺织品争端的差别,以及我国在处理贸易摩擦中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对我国纺织品业的现状应对、困境突围提出了探索性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中美两国纺织品的长期贸易关系,从合作博弈理论、两国贸易现实状况两个层面,阐述两国只有实行合作、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从非台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实现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曹冰 《时代经贸》2012,(14):86-86
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全球第一大生产大国,同时纺织品贸易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纺织品出口总额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贸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认清中国纺织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分析,分别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本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宗泊  谭振波 《经济论坛》2005,(23):50-52
2005年1月1日,持续了40多年的世界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这对纺织品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理应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迎来一个出口的春天。然而,美国和欧盟并不愿意看到中国主导世界纺织品市场,进而对中国纺织品连续设限或启动特保机制,中国纺织品再次面临配额限制。为了缓和美欧与中国间紧张的贸易关系,中国政府5月20日主动提出调高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但美欧对中国的诚意置之不理,继续坚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此时,单方面的让步已经无济于事。中国政府30日宣布取消81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中美欧纺织品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本文拟从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法律依据、原因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秀清 《时代经贸》2005,(1):102-104
2004年岁末,中国商务部表示,随着2005年元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为调节我国纺织品出口节奏,维护世界纺织品贸易的正常秩序,促进中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及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征税措施(即八大措施)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纺织品进出口企业的行业组织,我们对2005年以后纺织品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非常关注。1—7月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达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对美国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对欧盟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2.6%。对美欧出口占我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的35%。可以看出我国对美欧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对美欧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动力,配额取消使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8.
中欧纺织品协议体现三方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全球贸易流量的增加,贸易伙伴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在提高,贸易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在所难免。通过对中欧贸易关系的分析,可以预测中欧纺织品贸易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邓雪琴 《时代经贸》2007,5(2X):64-65,68
中非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纺织品是我国向非洲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然而,中国大量的纺织品出口非洲导致了一些贸易摩擦和纠纷。可考虑采用友好谈判协商、扩大从非洲的进口,以及扩大在非洲的纺织业的投资等方法来促进中非纺织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输美纺织品服装产业这一角度出发,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东盟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地区)和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优劣加以定量分析,并运用替代价格弹性和SMART模型量化研究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对中国输美纺织品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的总体竞争性在加强、差异性在减小,而且双方的纺织品服装普遍存在替代性,因此,东盟各国(地区)加入TPP将有可能导致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格局发生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