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限风险再保险作为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特有的业务特点,如何对其监管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定义及特征的探讨,着重研究如何以判定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合同性质为核心来实现对其的监管,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对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提出了具体监管建议,主要包括建立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性质的判断标准、建立差异化的会计处理原则、加强信息披露及修订相关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范及公司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等,以更好地支持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有限风险再保险作为一种复杂的风险管理工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本文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艳 《财会通讯》2008,(10):110-111
有限风险再保险(Finite Risk Reinsurance)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新型风险转移工具,是否有实质风险的转移是对其监管的重点所在。由于经常有保险人利用有限风险再保险平滑盈余、粉饰报表,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规定,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予以严格监管,而国内有关监管规定尚不完备,因此,本文试图在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会计监管国际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监管资本套利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也存在着跟银行相类似的监管资本套利情况。满足“最低资本要求”和“偿付金要求”、增强承保能力、平衡保险利润、粉饰财务报表、逃避税赋是保险公司监管资本套利的动因。为防止消极结果的出现,需要从明确风险转移的标准、规范再保险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合适的再保险信息披露体系三个方面来规范我国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德国在对再保险业实行间接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引进了直接监管,形成了综合运用间接监管和直接监管的新的再保险监管模式。由于我国的再保险业及其监管相对落后,所以我国保险业应借鉴德国再保险业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前保险市场发展的实际,尽快建立和健全再保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再保险被称为保险再保险,当直接保险人对其承保的巨大风险或特殊风险不能承受时,就有必要进入再保险市场,以进一步分散风险。因此,再保险对于分散保险经营风险,扩大保险公司的承包能力,稳定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逐步经济全球化进程,尚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如何迎接挑战,越来越引起保险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巨灾风险债券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灾风险债券通过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为风险转移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作为功能上与再保险基本相似的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巨灾风险债券具有传统再保险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试图通过对巨灾风险债券的需求分析以及与再保险的替代关系分析来阐述巨灾风险债券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财务再保险作为一种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常被保险公司作为优化会计报表财务安排或金融工具。目前我国缺乏关于财务再保险的企业会计准则,会给一些滥用财务再保险的保险公司以可趁之机。因此,必须对我国财务再保险会计处理进行研究。本文在介绍国外财务再保险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规范我国财务再保险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再保险对破产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古典风险模型中再保险对调整系数或破产概率的影响,对两种特殊的索赔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分别讨论了使调整系数最大或使破产概率最小的最优自留水平.说明了当初始准备金较大时,选择使调整系数最大的自留水平近似等价于使破产概率最小的自留水平。 一、模型简介 在古典风险模型中,保险公司通过多种再保险方式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风险的分散可以定量地用破产概率的减小来度量。破产概率是用来评价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的合适度量。再保险后的破产概率变小,意味着再保险的效果较好。 古典的风险模型中,保险公司在时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再保险市场虽然体量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政策逐步完善,保险市场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对再保险重要性认识不足,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再保险行业想要在国际上有所进步,实现弯道超越,就不能仅仅以传统模式来逐步发展。近年来再保险市场呈现平台化发展趋势,即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来搭建大型再保险平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