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国地比较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叙述了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现状,然后分别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纺织企业的特点提出增强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生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自生竞争力的概念,并通过对产业自生竞争力的进一步理论分析,应用于对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实证研究,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工业基础和若干制造业具备自生竞争力的相关结论。同时,本文认为,将培育具备自生竞争力的产业作为核心,以此促进老工业基地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获得新生,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强弱不仅取决于反映其先天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更取决于也能反映其后天形成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分析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竞争优势明显不足。为此,实施"竞争优势"战略,加快品牌创新,构建产业集群,注重协作创新,加快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应是山东纺织服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依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所涉及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钢铁企业战略和组织等4方面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较为全面地剖析了中国钢铁产业在培育国际竞争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提出中国钢铁产业要着力关注资源控制力、研发能力等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本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已经出现了企业资源理论,能力理论,知识理论和创新理论等多种理论解释。本文则是从能力理论的观点出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是通过企业的核心理念,组织的学习力和组织的创新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表现出来的,它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核心竞争力作为城市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探讨城市核心竞争力与城市发展战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导向的发展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催生了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把握各种契机,大力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建设,识别和挖掘企业在新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邯郸市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行业等角度,对邯郸市的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上,邯郸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其竞争优势居中间偏下的第6位,从其区域内来看,主要是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比重的市属工业和武安,涉县等的工业竞争优势偏弱,从行业来看,主要是纺织,建材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竞争优势偏弱,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耦合点 在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便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企业智力资本和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围绕两者建立起来的企业理论正成为整个管理理论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部分研究者的文献里,智力资本和核心竞争力被赋予同一内涵而交替使用,其实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别,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两者形成的理论渊源比较智力资本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在理论渊源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方面。当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由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转到重视企业内部资源,从企业内部寻找持久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时,由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  相似文献   

11.
提高县域工业的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问题,利用地区优势生产要素、周边地区先进产业发展所形成的需求条件及市场机遇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来培养高级生产要素和促成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作用来促进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对于建立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河北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对3个主要行业的竞争力特征进行了归纳,指出了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扶持、企业创新主体、产业重点选择、京津冀合作、合理布局和内外结合6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对策措施,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入手,分析了企业的竞争者不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竞争者,也包括要素市场的竞争者;提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会发生变化。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企业竞争力可以分为要素市场竞争力、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运营效率竞争力,这三种竞争力分别从投入、产出、转换三个角度测量了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竞争力的三个方面,“要素市场竞争力”及“企业运营效率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更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与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产业竞争力归根结蒂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是培育和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条件下,为迅速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形成一种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各类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已经加入WTO,在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我国的出口贸易应如何继续保持住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合定位。本文通过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我国20年来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指出了当前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以期能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了有关区域竞争力涵义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财富创造说,可持续发展能力说,经济实力说,资源配置说,综合能力说,因素说以及其他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同其他区域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资源的吸引争夺能力以及通过对已有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使得本区域能够得到持续、综合、协调的发展,不断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能力。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多种能力合成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公认的纠正市场失灵的手段。作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已经被政策制定者和环境学家广泛接受。虽然环境成本对竞争力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主要是实证问题,但目前对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所做的经验分析存在许多困难和缺陷。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试图从成本和差异化两个方面对决定环境与竞争力关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对一些污染密集型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环境成本内部化影响的不同程度进行了比较,从而了解南北国家的出口产业在环境成本内部化影响下的脆弱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产业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清楚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竞争力关系的假说后,选取中国部分城市的样本指标数据,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构造城市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运用模糊曲线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是城市竞争力最重要的成或影响力量,技术性基础设计对城市竞争力越来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历史变迁,产业的比例情况已由"二、一、三"模式变为了"三、二、一"的模式。其次分析了东北三省产业比较优势的历史变迁,选取RCA指数作为计算指标,计算了36类产业"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的RCA指数。再分析产业比较优势的历史变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东北三省随着历史变迁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14个。通过建立两个计量经济模型分别研究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 embedded in firms of a particular nationality is a motivation for international interfirm cooperation. A sampl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formed by Japanese firms i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i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which differentiate domestic from foreign partners. The findings support our hypothesis that 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 is a significant variable in explai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partner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interfirm coopera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both firms and nations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