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信息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显性知识,忽略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一些企业用高工资、高福利、高报酬网罗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但是整个企业却没有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管理机制,无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支持,造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隐性知识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个人化和很难规范化的表达.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共享,搭建这两部分知识流动和转化的平台,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互转换,挖掘知识潜力,实现知识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知识的可转移性,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可以编码和度量的、可以由计算机处理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也包括在产品等中隐含的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是计算机不容易处理的。知识在企业中是螺旋式发展和转化的,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螺旋型动态转化。知识有四种转化方式:(1)知识社会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碰撞,产生新的隐性知识;(2)知识外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从而方便地为整个企业共享和继承;(3)知识转换,使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容易被再利用;(4)知识内化,指组织范围内显性知识向个体的隐性知识的转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刚 《价值工程》2012,31(4):181-182
基于商务英语习得机制及隐性技能转化策略研究,认为,商务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理解显性知识、运用显性知识、领悟隐性技能,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SECI模型的基本假设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研究,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995)提出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的员工头脑中拥有大量的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隐性知识,而能够用言语表达的显性知识相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部分,犹如"冰山一角"。由于隐性知识是不容易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创造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而SECI模型就是实现该目标而创造的方法。野中郁次郎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包含知识创造和转化过程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转移理论认为:知识包括显的.它提示我们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要重视向优秀企业的直接学习、直接交流,学习书本中不能表达的隐性知识,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将显性理论转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要重视对实践的总结,案例分析、讨论,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还要重视学习,构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知识在全社会的学习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知识资源按可编码的程度可分为两类:显件知识和隐件知识。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基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思路,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它构建了知识创造的四个模式:①“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即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通过共享经历、交流经验、讨论想法和见解等社会化手段,使隐性知识得以交流。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中,加强知识的共享,可以大大促进企业创新管理的实现.通过比较可以查证的各种关于显性知识在企业管理中担当角色的文献资料,关于隐性知识在企业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分析了基于SECI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有关隐性知识的转化及共享途径,以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与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知识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1、何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员工的脑海里,是员工取得经验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连娟 《价值工程》2007,26(11):47-50
显性知识仅仅代表了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的大部。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更具体、更大量。研究隐性知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将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全面、系统的阐释了隐性知识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著名知识管理研究学者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  相似文献   

11.
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当前研究热点领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支持,本文从知识显性--隐性螺旋化转化与发展的规律入手,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流程知识集约,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通过客户知识管理的流程,知识流动促进了客户、员工、组织知识的刨新与丰富,产生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企业知识创新是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或它们的组合转化为可以由组织所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为了企业取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知识,使之  相似文献   

13.
组织知识共享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知识分成: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即指自然原理和客观规律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即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即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Know-wht和Know-why方面的知识则是可以通过读书、看报或数据库存查询等途径获得,属于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如产品设计方案、说明书、科学研究报告等等.Know-how和Know-who方面的知识由于是难以编码和度量的也被认为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体的大脑中,是难以表达或无法表达的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知识,人们拥有的经验通常是隐性知识.由于个体或组织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习惯存在差异,因而这类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由于显性知识只是冰山的一角,而相当于80%的隐性知识由于我们过于关注显性知识而埋没于水下,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因此也受到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4.
项目进度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由于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要比显性知识的管理困难许多。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进度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分类及特点,然后提出了项目进度管理中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最后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汽大连柴油机厂为例,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五论"的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创造来源于员工隐性知识开发与转化的观点.同时指出企业要开发和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应注重激发员工贡献隐性知识的积极性,建立将员工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的制度模式和创造员工分享知识的组织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农军  周云仙 《民营科技》2010,(9):171-171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徐玲 《企业活力》2010,(7):94-96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知识流的运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方式分为两种:紧密知识共享联合体和松散知识共享联合体。当共享知识为显性知识时,双方都采用弱联系策略,当共享知识为隐性知识时,双方都采用强联系策略。知识共享方式也会对双方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视角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共享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非编码型知识。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是企业创造可编码型显性知识的关键,也是企业赢得长期成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隐性知识分类引出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理论,构建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型隐性知识的分享意愿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实施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类型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能力的重要资源,隐性知识愈发显示其重要性。本文介绍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阶段隐性知识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组织管理、隐性知识交流环境、员工隐性知识挖掘、隐性知识传播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隐性知识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的缺乏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准则,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隐性知识的必要性,以构建合理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