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现状,提出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省级联社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据此,提出省级联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如制定信贷行业管理政策、建立完善信贷管理有关制度、对公司法人客户贷款实行优质客户信贷名册管理、严格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农信社省级联社的成立和运行在其中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在履职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改革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信社省级联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其制度原因的分析,认为:农信社省级联社应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并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省级联社发展方向的研究,确保改革试点目标的实现和农信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融》2011,(7):103-107
<正>自2003年8月起,中国农村信用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此轮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其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突破点之一是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把农村信用社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全国大多数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选择了组建省级联社的管理模式,由省级联社代表省政府管理全省的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外部推动力。但经过近7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践层对省级联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信社省级联社的改革方向,即"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要达到这一理想的改革目标,亟需具备引入存款保险、农信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国家支农服务形成正向激励、防止地方政府控制农信社及给予省级联社强化服务的成长机制等5个方面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省级联社改革实践及农村金融发展规律,未来省级联社改革将出现减弱行政职能、撤销现有机构、现有机构转型三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5.
此文获得清华大学EMBA优秀论文奖。作者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参与者,在十年间亲历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此文是作者长期工作、思考与实践的成果展现,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本刊将对此文分三期进行连载。此期为第二期。 相似文献
6.
此文获得清华大学EMBA优秀论文奖。作者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参与者,在十年间亲历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此文是作者长期工作、思考与实践的成果展现,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本刊将对此文分三期进行连载。此期为第一期。 相似文献
7.
此文获得清华大学EMBA优秀论文奖。作者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参与者,在十年间亲历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此文是作者长期工作、思考与实践的成果展现,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本刊将对此文分三期进行连载。此期为第三期。 相似文献
8.
从行政管理到资本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改革走向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体制问题是农村信用社五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次深化改革试点提出了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承担责任,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新体制,按照这一目标,产生了作为省政府履职平台的省联社。实践证明,当前的省联社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农村信用社快速推进的改革实践,也已对这一模式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要求,从而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省级联社的下一步走向,进行前瞻性的探索,找到更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江苏等8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力争在年底之前结束。届时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随之全国的农村信用社将在“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省级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后,从既提高管理有效性和真正赋予省级政府管理责任,又确保农村信用社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来看,将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权完全交给省级政府和省级政府参股农村信用社并实行农村信用社自上而下控股的股份管理体制是两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其中省级政府参股模式又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应调整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资金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呈现出四个明显的特点。而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方式并未及时反映和适应这一变化和特点,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三农”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转变经营理念,改造信贷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03年,国务院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并组建省级联社具体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此次改革,在国家付出有限成本的条件下,产生了巨大的功效。农村信用社管理权划归地方后,调动了省及市县政府和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合力,争取到诸多扶持政策。同时,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了农村信用社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与区域经济互动中抓住了发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制度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面临多样化的制度模式和制度选择:股份制改造模式、行业协会模式、金融监管模式。结合三种模式的利弊分析,我们认为,对农村信用社省联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模式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辖区农村信用社资本结构以及资本管理现状,同时对资本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资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受体制、观念、技术、环境等因素制约,在金融创新上力度不够,与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建议:破除陈旧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理顺信用社的组织管理体系,为金融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改善经营方式,调整经营战略;扩大服务领域,拓宽增收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开辟业务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17.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影响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其金融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希望为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是保证农村信用社取得贷款合约中约定的预期或目标收益的重要基础,是农村信用社保持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基本前提。由于我国长期利率管制,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管理意识严重滞后,相当多的农村信用社利率管理仍停留在简单的利差管理,因此,针对如何确 相似文献
19.
大力创新授信管理方式迅速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趋严的监管政策以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高要求,加快授信管理方式创新步伐,迅速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更新授信管理理念、完善授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先进的授信管理技术平台等方面加快授信管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信社改革与农村金融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务院要求,所有参加农信社改革的试点省份(8 21)要在年内完成改革工作。在国家政策扶植的基础上,各农信社要建立以县级联社法人为主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建立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同时设立省级农信联社,对经营管理负责。另外,符合商业银行条件或股份制合作银行条件的可以建立相应的银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由省政府负责、银监局监管,产权明晰、法人治理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如此看,改革思路是明确的,要求是具体的,条件是完备的,理应改出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但实际调查发现,由于一些难以摆脱的限制因素,导致农信社改革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作者从农信社的改革环境、路径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