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集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集输、销售为一体,下设16个二级单位(分公司)、3个直属采油作业区、15个机关处室、7个直属机构、5个国有控股公司、5个集体控股公司。为了与中石油总部视频会议系统互连互通,冀东油田采用了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的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交互式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渤中某油田火成岩地层井壁垮塌导致钻井复杂情况频发,因此研究其坍塌周期至关重要.分析了火成岩地层的岩性、矿物组成及现场实际结构,考虑化学势、压力梯度及含水量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力化耦合分析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现场钻井液参数对坍塌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灰岩的水化膨胀及玄武岩杏仁状构造处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勘探中油基钻井液的广泛使用以及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出现了废弃油基钻井液处理技术薄弱,配套技术匮乏等问题。另外,由于钻井液在使用完毕后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多种危害,伴随人类对环保理念的增强,迫切需要发展新型的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解决钻井液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就油田钻井废弃钻井液的污染物成分、无害处理的重要性、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油田开采力度的增大,很多低渗透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含水率在不断升高,注水和开采的矛盾加重,油田的产量在不断下降。为了缓解注水与开采的矛盾,提高开采率,就需要研究新的开采方式。本文针对低渗油田的特征,研究现有的控水稳油技术,提出适合低渗油田特征的控水稳油措施。研究发现:采用优化注采丼网、多次压裂、周期注水等措施,能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的开采率。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便得到不断发展,而我国的油田采油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尽管我国的低渗透油田数量较多,采油工艺也并不先进,采油的过程也具有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采油工艺也逐渐得到了提高,地渗透油田在采油方面的困难也逐一被解决,而那些曾经被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的低渗透油田,也因此到了较好的开发。为了低渗透类油田更好地发展,我们对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研究,希望能在日后地渗透油田的开采工作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PEC体系在渤海已经使用了近10年时间,主要应用在明化镇及馆陶组地层,随着近几年开发层位不断加深,原有PEC体系在深部地层钻进后出现钻具阻卡,起下钻困难等复杂情况,通过在渤海某油田使用改进型PEC钻井液体系,为后续其他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雷江 《化工管理》2013,(16):102
由于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储层孔喉细小,渗透性很差,导致黏土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所以容易因各种各样的入井工作液侵入储层导致水敏、水锁等一系列的损害,并且经常发生其特有的反凝析损害和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发生。结合吐哈油田巴喀低渗透凝析气藏,系统解析了低渗透凝析气藏的储层损害的特征及现象。实验表明,水锁是其储层的主要因素之一,渗透率的损害机率为65.23%~91.01%。在该区钻井液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优良的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及表面的活性剂,再一个是运用成膜技术和理想填充"协同增效"的保护储层方法,研究出保护储层低损害钻井液;通过对配伍性、动态污染等实验对该钻井液的保护储层特性进行点评。实验结果表明,其钻井液具有突出的流变性及配伍性,可以使储层岩心的渗透几率,恢复值从63.2%增加到84.7%,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8.
受低渗透油田综合性能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该种类型油田经常会出现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低渗透油田水资源污染现状,必然导致油田资源质量安全和利用率等方面下降,影响我国油田行业综合发展水平。为改善这一现状,就可以在其中应用油田污水处理新技术,有效处理低渗透油田水资源污染问题。文章将从多方面概述油田污水处理新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确保低渗透油田产油量和环保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取最佳的挖潜增产的技术措施,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注水开发的油田,水驱的效果不能满足油田增产的需要。出现个别油层欠注的状态,无法达到水驱的开发效果。加强对低渗透油田挖潜增产措施的研究,通过最佳的技术措施,促使油田生产达到最佳的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低渗透油田石油地质储量颇为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可以得知,非稠油低渗透油藏中未使用储量的情况约占全国总比例的50%左右,但因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高,且地质条件较差,所以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还会遇到难点,所以就需要针对难点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展开研究,进而制定出难点相应的主要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1.
郭辉 《化工管理》2017,(4):87-87
在油田企业投资项目中,项目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油田企业的建设时间较长,投资上的需求较大,其风险也高,所以若是在任何一个环节下出现问题,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失。从目前的项目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投资的有效利益认识不足、管理质量不高、工作进度没有得到大的提升等问题。根据此现状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低油价时代油田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2.
A区块于1999年投入开发,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注水方式为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目前共有油水井81口,其中采油井63口,注水井18口;区块内断层及裂缝分布复杂,边部地层水活跃,受边水影响,以及开发时间延长,导致油田地层水增加,许多油井见地层水后高含水,控水难度大,造成产量不足、区块地层水推进速度快,油水关系复杂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重点讨论油田地层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影响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透油田压裂选井、选层困难,压裂效果变差的问题,以提高剩余油措施挖潜为目标,对套损修复井、小井眼井等小直径井压裂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小直径封隔器、喷砂器与压裂管柱的配置适用套管内径大于Φ102 mm、井温小于120℃的套管修复井及小井眼井的压裂,可一趟管柱坐压4层,并根据套损点位置限制设计了4种管柱结构,实现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套损修复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2.6 t,日增油2.2 t,增油强度1.3 t/(d·m),含水下降26.0%;小井眼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1.8 t,日增油1.6 t,增油强度1.1 t/(d·m),含水下降29.9%;套损修复井与小井眼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分布较重复压裂、转向压裂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更加丰富,措施潜力更为突出。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工艺技术拓宽了压裂选井、选层的空间,为大庆长垣外围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存在渗透率低,渗流缺乏规律性,弹性能量不足,注水效果不明显以及产油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高石油开采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注水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油田中地下油藏的压力,保持地质环境的稳定,同时还促进了后期油田的开采率。但是在低渗透油田的使用中,注水系统存在较多的问题,注水井分布四散、不同的注水井差异性较大,需要不同的压力支持,并且注水系统中较少运用现代化技术。文章对注水系统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注水系统工艺和优化措施作出了具体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动态特征,针对油藏地质一动态特征,多年来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形成注水与采油同步进行技术系列,保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量,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和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井网加密调整,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措施,大大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就此展开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厂地处外围低渗透油田,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后,表现出注水压力上升快、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欠注井日益增多。通过对我厂采取的单井增压注水治理欠注井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部分产油地区存在低渗透油气田,目前应该高度重视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工作,对油田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及生产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有效策略,才能够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文章主要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渤海油田渤中28-1S区块潜山油气藏埋藏深,井底温度高,地层压力系数低,裂缝发育,易发生漏失,钻井难度大.为满足储层保护及安全钻井的需要,研究形成了抗高温和可重复利用的低密度水包油钻井液配方,评价了其钻井液性能,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抑制性、抗污染性和油气层保护能力.结合压力控制钻井工艺,在渤中28-1S油田2口井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油田现场腐蚀检测主要采用腐蚀挂片法存在检测时间长、结果重现性较差、现场适应性差、数据偏差大等缺点,应用电感探针法进行了腐蚀速率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挂片法相比,测定的腐蚀趋势完全一致,数据相对偏差未超过6%,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完全可以应用于油田流体腐蚀速率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