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列宁逝世以后,长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仿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那样地尽善尽美,是那样地完全和谐。毛泽东同志说,那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把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人类社会不  相似文献   

4.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农村改革的现实经验,提高我们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新突破的认识。 深刻理解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克服片面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构成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三个基本要素。如果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割裂开来,孤立地单单从某一方  相似文献   

5.
熊映梧同志在《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一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在“社会经济现实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对许多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我们更加表现了缺乏分析能力和预见性。”对此,我们深有同感。应该承认,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还十分落后,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但是,《首位》一文把这种情况归结为“经济科学的研究中长期忽视生产力”,因而,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就是要把生产力放在经济科学研究的首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五期《经济研究》刊载徐淼忠同志《必须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文,对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并对“四人帮”把科学技术硬说成上层建筑的谬论及其反革命险恶用心,作了较深刻的批判和揭露,读后很受启发。但文中在谈到科学技术和上层建筑相区别的第二个特点时,认为“上层建筑不存在继承性问题”,这样一个观点,则是值得商榷的。为了弄清楚上层建筑究竟是否存在继承性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德并举,治国安邦。江泽民同志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崇高、最美好、最先进的思想道德。我们党一贯倡导用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党员,并把这种高尚的精神贯注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中去。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亲自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提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指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的高度强调,“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邓小平同志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解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一项主要措施.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需要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毫无例外地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克忠同志在《复旦学报》1987年第三期发表了题为《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一文(以下简称“王文”),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文中把生产力排除在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之外(这一观点在《文摘报》第429期上作了摘要),把生产关系作为划分社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杜经国同志在《广州研究》1987年第9期发表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新议》一文,不囿成说,使人耳目一新。但细加斟酌,似觉尚有商讨余地,故不揣浅陋,缀成是文,略陈管见。一、关于判断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依据问题。关于判断社会性质的依据,杜经国同志提出了一个总的观点:“社会的性质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性质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以  相似文献   

12.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上刊登的张朝尊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内涵”),觉得这的确是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我也愿意就此发表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一如何理解斯大林同志的表述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何理解斯大林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第一,斯大林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78年第9期孙冶方同志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利润》一文,在解释所谓利润的时候,先肯定了斯大林关于把剩余价值(M),称之为“为社会的劳动”创造的产品的论述。随后就引伸出了这样一句话:“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利润就是生产部门职工为社会生产的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我认为这样引伸不太准确,提法也欠妥。我认为,构成社会主义企业利润的不仅仅是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剩余产品部分(M),而且还包括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必要产品的一部分(V)。前者表现为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和税收部分;后者表现为企业基金中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奖金的部分。国家也正是根据这个情况,一方面向企业收缴利润,另一方面又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利润中抽出属于必要产品的那一部分,以奖金的形式还原给劳动者。我想,这样理解才能从理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问题》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发表了李砚林、牛养育二同志的《按劳分配是按抽象劳动分配和按具体劳动分配的统一》一文(以下简称为《李文》),试图论证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主义阶段具有两个层次的按劳分配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这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但是对《李文》论点依以建立的根据,我们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商榷,以求教于李、牛二同志。 《李文》提出,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只能按经济单位提供的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分配,然后,经济单位内部才能按劳动者具体劳动时间来分配。”(《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中上层建筑又包括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因此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 ,人类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 ,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社会文明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系统 ,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一直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很长时间内 ,政治文明的含义都被包含在精神文明的概念之中。 2 0 0 2年 5月 31日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 ,从党的性质、任务、宗旨及党的全部奋斗历史的角度 ,从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我们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才能增进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忠实代表的历史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指明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它不只囿于党的建设理论,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只有深入挖掘其哲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性,也才能真正自觉有效地实践。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生产力内部的人的…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內部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毛澤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这部偉大著作研究的主題。人民內部矛盾是指人民中这一部分人同那一部分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上層建筑和經济基础之間、生  相似文献   

19.
<正> 孙恒志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的私人劳动范畴》(《经济研究》1979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个别劳动还表现着私人劳动的特征,或者说,还存在着私人劳动的范畴。”马宇撑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不是“私人劳动”》(《经济研究》1979年第12期)一文中对孙恒志的上述观  相似文献   

20.
<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的一对基本范畴。对于二者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作过经典性的概述,并在《资本论》中作了更为翔实的论述。50年代初,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957年,毛泽东同志针对我国建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社会经济运行新格局和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的关系作了新的阐述。这些经典性的论述,无疑对我国理论界探讨这一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