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斌 《中国外汇》2007,(1):13-13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首先是国内经济运行不平衡的外在反映,然而,双顺差也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更广的背景来看,中国顺差的大规模增加与全球经济失衡有关。全球失衡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分为哪几极?这一格局对国际收支平衡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特约相关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对上述问题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2.
国际分工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先仙  姜凌 《新金融》2006,(8):21-23
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国际储备供给中的垄断地位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储备的大量需求.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世界各国对美元储备资产的需求.这与美国维持和强化美元霸权地位相矛盾.因此,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充满矛盾和摩擦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分解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全球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会对经常账户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全球失衡,且采用上游供给的前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存在正向作用,而采取下游需求的后向参与对全球失衡具有负向作用,即不同参与方式对全球失衡具有差异化影响。本文还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深浅复杂程度差异、产业类型参与差别对全球失衡均具有差别化影响。本研究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等国家间不必要贸易争端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6.
7.
新视角: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中国外汇》2006,(8):12-15
近年来,关于全球经济和国际收支失衡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大变数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如何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失衡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风险?如何解决全球性失衡?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主办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亚洲和欧洲的观点”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中外学者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这一问题,《中国外汇》特摘编研讨会主要观点,并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些观点做出富有针对性的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国际失衡是导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成为当前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当前监管差异及由此引致的监管竞争是金融监管国际失衡的直接诱因。应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促进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和建立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等手段推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9.
定价合理的价格体系是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信号装置。近20年来,全球经济最大的格局之变就是日益广泛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全球价格体系的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导的两大价格体系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失衡,特别是全球价格体系的错误定价造成了经济的"乱象",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资源的错配。价格信号引导着经济运行,价格扭曲必然导致价格体系的失衡和经济扭曲,从而引发全球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对全球失衡表现形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失衡的基本成因,并对危机后全球失衡趋势作出了判断,指出尽管危机以来全球失衡状况已在进行被动调整,并且存在一些推动全球失衡主动调整的积极因素,但全球失衡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都需要一定时间,渐进、稳妥的调整方式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1.
以颇具代表性的云南省昭通市为例,结合杨小凯有关中国农村分工水平的模型,在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之上,得到如下结论,即分工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国农村贫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pecial issu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nd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ts themes: Global liquidity and the use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real and financial economic patterns before and dur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3.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正在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晓光  刘嘉桐 《金融研究》2015,483(9):117-135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分别以劳动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企业销售额的比值作为劳动力成本代理指标,通过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的自主决策与贷款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企业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贷配给,进而系统考察劳动力成本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成本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信贷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筛选效应”;第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和自我信贷配给约束的概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企业不仅会受到更高的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还会受到来自自身的信贷约束,形成双重“筛选效应”;第三,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显著缓解“筛选效应”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构成了冲击。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以及对不同地区国家的冲击这三个方面来看,中东欧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拉丁美洲国家次之,东亚国家最小。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性、对外资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缺乏对外资银行和潜在金融风险的审慎监管以及僵化的汇率制度,是中东欧国家遭受严重冲击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构成冲击,并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当汲取中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借助金融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促进我国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两部门经济模型,利用2005-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和金融从业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从业者作为高级人力资本是金融发展的主体,其规模效应是影响实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通过促进金融从业主体间的信息共享、相互沟通、群体认同以及团队合作进而提高金融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加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地区借助金融发展促进实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应在扩大金融从业规模以获得集聚红利的同时结合地区社会资本水平变化的趋势,稳步提升金融发展综合水平;此外,还应促进非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以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实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7.
蔡卫星 《金融研究》2019,466(4):39-55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失衡的加剧,作为世界主要贸易逆差国的美国希望通过敦促其逆差来源国货币升值的途径,来改善自己的贸易逆差。但是这一调整策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呢?本文通过对美国的逆差来源国货币升值的绩效分析发现,货币升值能否改变失衡的局面取决于一国的金融完善程度。金融市场较为完善的国家对于汇率调整的敏感度更高,而金融市场较为不发达的国家则对于这种调整不甚敏感。中国受限于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导致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善其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而美国也不会获得预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