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我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但是在贸易过程中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与矛盾。反倾销作为一种惩罚性机制,为国际贸易环境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条件,但它往往变相成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是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钢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最严重的产业,而无缝钢管则首当其冲。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当如何面对并扭转利空形势,而企业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生存之机?首先分析了我国无缝钢管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然后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鉴于反倾销对我国无缝钢管生产和出口的严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遭遇反倾销与对外反倾销贸易效应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Finger和Murray(1993)提出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nti-dumping index,ADI),运用1995—2012年中国和世界的反倾销案件数及进出口贸易额,对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说明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给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带来的影响。本文发现我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强度与出口贸易总额因果关系明显,遭遇反倾销强度与出口总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遭遇反倾销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本文更进一步基于Lall(2000)技术含量的分类方法分析了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对我国不同技术含量出口品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我国应如何应用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手段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该项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频繁使用,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但与此同时,反倾销又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国外对华反倾销不仅表现出国际反倾销的一般特点,而且在数量、国家和产品上表现出特殊的扩散效应,目前国外对华反倾销扩散效应的机群性、盲目性、集中性、示范性等特点,已经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和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并成为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的严重障碍,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同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2004反倾销备忘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许可的贸易救济措施,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改革开发初期开始,我国产品输出欧美等市场不断遭遇反倾销,不少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乃至最终转产或破产。与此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也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本期分美国对华反倾销、欧盟对华反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WTO反倾销贸易争端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等几个方面,概述2004年反倾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向另一国大量出口某种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反倾销是进口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的一种行政措施,它也可以被用作政府贸易保护的工具。近年来,反倾销是农产品遭遇较多的贸易摩擦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针对我国农产品的反倾销案在不断增加,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作为一种公平贸易的保护措施被世界各国认可,其本质在于对非公平的贸易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然而国际贸易实务中,反倾销被广泛应用于贸易保护中。我国作为主要出口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出口产业的发展影响颇大。本文结合1995年到2012年间反倾销制裁的案件情况以及出口企业的基本状况,对我国所遭遇反倾销调查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蕊 《北方经贸》2007,(9):41-42
反倾销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非关税壁垒,被发达国家广泛使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出口产品遭遇大量反倾销诉讼,中国已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者,这成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应尽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反倾销应对机制,减少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渐成熟,并且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形象也有所提升,外贸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在我国外贸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陷入了反倾销案件纠纷之列。反倾销已成为困扰我国出口企业进行海外产品销售的一大阻碍。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出口企业从自身角度防范反倾销的产生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即加强公司战略管理、积极应对反倾销、掌握反倾销应诉技巧、获得市场份额、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率等。  相似文献   

9.
从反倾销博弈解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  唐兵 《商业时代》2006,(12):85-86
本文用博弈论对近几年我国连续遭受的国际反倾销事件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各种利益主体反倾销博弈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及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外向性经济发展战略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逆全球化思潮使得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全球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大,贸易保护倾向抬头。贸易救济措施目前被各国滥用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其中反倾销措施应用的频次最高。我国是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国际反倾销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反倾销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这一顽疾。应该从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入手,重视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化,摒弃不正当获利的思想,合理分配技术进步利益和规模经济利益,运用科学的定价方法,建立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出口价格经常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问题。同时,要强化行业规则,坚持正当竞争,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美国1998—2007年对外反倾销案的动态面板数据,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其关税和反倾销对被诉国出口贸易和贸易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关税和反倾销措施在被诉国和被诉行业中都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其中,对中国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最大;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对被诉国出口的影响,发现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美国取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重要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权益失衡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巧根 《财贸研究》2004,15(6):79-85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地位歧视的影响,中国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也是世界最高的,由此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反倾销已成为中国企业和中国会计界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从会计学的视角审视反倾销,研究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权益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印两国同属发展中阵营中较受关注的反倾销手段使用国,其行为特征在诸多方面存在联系和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中印两国在反倾销规模、反倾销对象、反倾销行业分布、反倾销调查时间、反倾销调查结论、由反倾销引发的WTO争端六个方面的行为,揭示出两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反倾销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所引发的贸易保护效应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贸易问题,本文则从进口倾向性角度研究反倾销所引发的不同的贸易保护效应。本文首先对中国所发起的47起反倾销案例依据进口倾向指数区分为高进口倾向产品和低进口倾向产品;通过对高进口倾向和低进口倾向产品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高进口倾向产品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低于低进口倾向产品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而两类产品均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两类产品的贸易转移效应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实证模型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进口倾向产品的反倾销所引发的贸易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万丽 《北方经贸》2021,(3):38-41
按照《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加入WTO15年期满后,即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停止使用"替代国"的做法。欧盟为了履行WTO义务,在2016年11月9日提出了修改反倾销和反补贴规则提案,该提案提出了以"市场严重扭曲"概念替代原立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反倾销新方法。2017年12月19日,欧盟公布了《反倾销基础条例》的一个修正案(第2017/2321号条例),删除了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确定了市场扭曲的概念,规定了反倾销的特殊计算方法。在存在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反倾销新规中计算正常价值的新方法使用未被扭曲的价格和成本来构造正常价值,而不使用出口国国内价格和成本,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替代国"方法。本文借助辽宁紫光成功应诉欧盟热轧钢板桩反倾销案,深入探讨欧盟反倾销新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欧间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by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concrete measures to boost the RMB’s status on the world stage since 2009. The ongo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eing promo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analys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East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s a broad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push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ward. An internationalized RMB, we argue, will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regionalization. Thus, RMB regionaliza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ste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should not only push the RMB to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China’s framework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but they should also integr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o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refore, a win–win strategy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both Chin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7.
Since Mao’s death China has greatly strengthened its contacts with Western industrialized states. This year the People’s Republic has concluded trade agreements with Japan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mongst others. All these activities suggest that China’s economic policy is set on a new course.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纺织服装产业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本文基于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理论,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4个关键要素方面,研究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与印度、意大利等国的竞争力指标。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口所面临反倾销调查的严峻局面使得反倾销应诉专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反倾销应诉专业律师和会计核算人员是目前我国出口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的主要成员,但是,我国的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供需失衡、素质不高等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反倾销应诉专业队伍迫在眉睫。从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结构中发现,增加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供给、分流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需求以及构建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信息库成为有效解决我国反倾销应诉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服务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发展战略问题。尽管从纵向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幅度很快,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服务全球化的相对水平仍偏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多集中于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竞争力偏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和印度等国的竞争力指数比较还处于劣势。本文认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已有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主要是依靠廉价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以我国"走出去"能力"先天不足"。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应避免货物贸易走过的弯路,探索符合国情和世情、兼顾经济与政治的"大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