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汇市场中的干预效力: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是货币当局影响汇率的两种政策工具.基于EGARCH模型,本文估计了汇率市场中沟通与实际干预的效力.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会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影响可以长达四个月,但同时也造成汇率波动增大;实际干预在汇率市场中不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并造成汇率波动增大.这表明汇率沟通是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新闻聚焦2007年6月1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6282元,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银行数据为例,两次汇改时间为分界点,采用基于多路归一化割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ICA)、GARCH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相结合的协同波动溢出模型对人民币即期外汇牌价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没有协整关系,但是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卖出价)的不同类之间的协同波动溢出日渐明显。另外,在第一次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牌价对其他外币兑人民币牌价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增加,而第二次汇改后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5.
2008年12月初,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三年多以来最严重的连续贬值态势,为此,我国中央银行启动了外汇市场干预措施.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应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动态稳定,中央银行可对外汇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并提出了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初,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三年多以来最严重的连续贬值态势,为此,央行也启动了外汇市场干预措施.但新时期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究竟有无必要,干预方式存在哪些变化以及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建议等都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实证分析表明,将外汇市场干预变量放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的分析框架内是必要的.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国内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则外汇市场干预与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发生冲突.特别是,利率的提高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下行态势为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外汇市场的短期波动,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其它方面。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常介入外汇市场,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这包括影响汇率水平、减少汇率波动性和影响外汇储备量。本文从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出发,着重论述了干预的方法及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指出我国外汇市场干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汇率沟通、实际干预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对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基本方式包括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前者不会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借助利率机制间接强化干预效力。由于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市场化,加上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非冲销式干预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关键是要创造有利于市场干预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外汇储备损益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央行"实际汇兑损益"的崭新视角,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关系问题。本文借助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了双顺差分析模型,并通过升值情景模拟分析,得出结论:在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既有的汇率错位和通常伴随的汇率超调往往导致了央行发生"实际汇兑损益",损失量与兑换资金规模、汇率错位程度成比例,由此产生的汇兑损益可能导致对国家外汇储备的"非对称分配"。鉴于目前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支持人民币被大幅低估的观点,货币当局应关注和避免因汇率错位及汇率超调产生的外汇储备汇兑损失;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调整应基于学理、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准确客观的算法体系,以动态界定汇率合理区间;而从中长期考虑,需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四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相对稳定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但连年的贸易顺差在促进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同时,大量的外汇占款较大程度地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外汇占款的冲销也逐渐成为央行的不可承受之重.为解决该问题,应加快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体系建设,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Q4~2007Q1中国的实际数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中国1997Q4~2007Q1间的实际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的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与货币替代率则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即中国的货币替代更多的是出于保值需要,不具有投机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当前中国货币替代率的变化更多地则是受汇率以外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汇率与外汇收支之间存在升值与增长的一致性以及外汇大额顺差的持续扩张性等关系,这种关系加深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采取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对外币的“货币反替代”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陶士贵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6):78-83
现阶段存在的人民币升值趋势下居民抛售外币持有本币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已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开放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水平、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汇率稳定程度、国内外的短期利率水平及其差异、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与外汇冲销机制的发挥。为此,要因势利导,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步伐;改革和完善银行结售汇制度;增强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储备政策,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变招商引资战略为招商选资战略,限制投机性资本流入。 相似文献
20.
论文首先运用db2小波对取对数后的数据分3层进行降噪,然后建立外汇储备、汇率以及CPI的VEC模型,并在VEC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他们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与汇率之间不仅存在因果关系,还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CPI与外汇储备之间不仅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变动方向保持一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对CPI上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CPI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