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本财务省4月7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3月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到8265.77亿美元,比上个月增加了497亿美元,连续7个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是日本外汇储备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为诱导日元贬值进行市场干预.3月份在外汇市场抛售了4.7万亿日元(约106日元合1美元).购进美元。  相似文献   

2.
在遭受3月份地震、海啸打击之后,日本经济出人意料地强劲反弹。但近期日元的持续飙升威胁日本经济复苏前景。8月4日,日本政府采取了强力的干预措施,日本央行也同时决定进一步扩大"全面宽松计划"规模。这是日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三次出手干预汇市,旨在遏制日元对美元升值,  相似文献   

3.
日本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战后1945年,基本成型于1949年。1949年道奇改革以后,日本制订了《外汇法》和《外汇资金特别预算法》,形成了以"外汇资金特别预算"为代表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1979年之前,日本实行结售汇制度(日本称之为"外汇集中制"),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筹措"集中外汇"所需的日元资金。随着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外汇储备管理的作用主要是为稳定汇率和抑制日元升值。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美元相对西方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后,美元与日元之间汇率却波动不大,这实际上是日本政府操纵外汇市场的结果。本文从日本国内经济基本情况、外部帐户状况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多个角度分析了对日元汇率的影响,认为日元成为近期最可能大幅升值的货币。  相似文献   

5.
易诚 《甘肃金融》2012,(6):8-12
国外汇市场日元己兑美元汇率在2011年8月19日创下午美元兑换75.95日元的历史新高之后一直处于高水平.对欧元汇率也在100日元上下波动,处于11年来的新高。日本政府和市场普遍担心日元大幅升值很可能使3.11大地震后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中途夭折。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6.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超亿万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的表现,给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带来了结构平衡、储备成本、货币升值等一系列困扰,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削减储备额将会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高风险。要削减外汇储备额,可从控制增量和积极运用存量两方面同时着手,同时还应注意在操作中做到不遏制出口增长和抓住扩大进口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兑306日元(固定汇率);第二个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浮动汇率);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140日元.日元每次升值均不同程度地给日本经济带来一些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8.
王永利 《中国金融》2013,(17):24-26
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是有其政策原因和客观需求的,必须高度重视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和变动趋势,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外汇储备的管理2013年以来,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再次加快增长,到5月末已突破3.5万亿美元,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这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一些人认为国家外汇储备太多了,由此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外汇占款持续高企累积严重的通货膨胀隐患;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带来巨额汇率损失;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却把巨额外汇以很低的价格(利率)投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如购买美国国债等),在我国经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以来,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美元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度下跌,今年6月和去年初相比,美元对日元、西德马克、瑞士法郎比价分别下跌了34.17%、29.75%和30.94%,对日元下跌幅度最大,由1美元兑254日元跌到1美元兑155日元.由于美元是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主要货币,美元汇价下跌,日元等货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外汇储备和外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汇价变动的影响主要看我国收入外汇和支付外汇所使用的货币结构如何.从我省情况看,由此产生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并不存在造成这种损失的条件。美国不可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逃债。不应该让错误的人民币升值中国损失论来影响甚至左右我国的外汇政策。我国当前没有必要大幅度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国外汇储备尽管已逾8000亿美元,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外汇储备的增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要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应当认为这种增长是正常的、合理的;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决定因素,也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本流入、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对我国外汇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解释了外汇储备非均衡的概念,采用1999年1月~200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作协整分析,测算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流入我国的非FDI 资本数额,证明过度资本流入引起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 收益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虽然没有超出适度区间,但已明显偏高,进而提出外汇储备管理的“适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这部分外汇资本金能否再次进入外汇市场,形成美元超额供给.本文讨论了国家不限制和限制这450亿美元资本金进入外汇市场两种情况下外汇储备注资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不会缓解反而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问题非常敏感的今天,金融当局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5.
Redux模型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浮动汇率制下的Redux模型进行了修改,以使其可以分析固定汇率问题,并依据修改后的Redux模型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引致人民币升值的微观经济因素,并分析了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外汇储备与福利的关系,最后从微观基础角度提出了一些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释放两者之间弹性,维持缓和的、相互促进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起到显著的效果,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We find that productivity gains in tradables caus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via both 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prices in the CEE-5 and have no affect in the Baltic countries, while they lead to a de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of tradables in OECD economies that overcompensates the appreciation due to nontradable prices. Rising net foreign liabilities lead to a real appreciation in the Baltic countries instead of the expected depreciation found in OECD and CEE-5 countries. These differences are due to the different impact of the fundamentals o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depending on the time horizon studied.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巨额盈余,以外汇储备为资金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跨境投资,给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构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000-2015年19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理论,考察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溢出效应及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外汇储备具有随地理距离递减的空间外溢效应,双边汇率制度关联会增加外汇储备持有比例的相似程度,而且这种溢出效应更多地表现在与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类似、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相近的国家之间。上述结论凸显了国家间加强外汇储备合作调整的战略意义。探究我国外汇储备的溢出效应,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理解外汇储备的变动逻辑,对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市场压力研究——基于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6~2010年月度数据,采用马尔可夫三区制转换模型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进行了区制识别,并考察了货币扩张、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经济增长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5个变量在不同区制及区制转换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MSIH(3)-VAR(1)模型能较好识别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区制,人民币外汇市场经历了适度升值压力区制、贬值压力区制及较强升值压力区制三个阶段;其中,外汇储备是外汇市场压力区制转变的关键因素,较强升值压力区制向其他两种区制转换过程中会伴随着汇率的升值和外汇储备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