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别以金融发展规模及金融发展效率作为金融发展的代理变量,利用我国1993~2011年省级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了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应良  徐亚东 《改革》2020,(11):135-146
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其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显著影响,且受到劳动收入分配的调节影响。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两类金融发展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且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而劳动收入分配的作用则相反;劳动收入分配具有调节效应,劳动收入分配占比越高,正规金融发展的改善效应越弱,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改善效应越强,面板门槛回归表明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两类金融发展之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为此,有必要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破解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湖北省1981-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VAR模型进一步研究金融发展对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扩大与城镇化不断发展将会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金融发展效率、现代部门的比例增加将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将实证、理论与湖北省具体情况相结合,希望能给出缩小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剔出了西藏、青海、重庆的全国其他28个地区1985年至2011年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28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金融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中部地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基于“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理论,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构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以便厘清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并加以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三条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金融发展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着手,通过选择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为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及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洁 《新西部(上)》2013,(10):13-14,19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研究成果,对青海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青海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提高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要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遏制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加大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研究成果,对青海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青海金融业发展效率的提高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要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遏制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加大农业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俊峰 《魅力中国》2014,(19):72-72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起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比金融发展效率对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经济发展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然而教育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通过变系数回归找出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效,数字金融对提高农村贫困群体收入、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2011—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短期内数字金融发展会使相邻省份产生恶性竞争局面,但长期看会实现协调发展,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对减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积极作用,其中覆盖广度作用效果最为明显.鉴于此,要积极拓展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大力促进数字金融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安全有效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1-2010年中部六省旅游数据分析中部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认为中部旅游业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获益匪多。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中部六省旅游业的发展,但各个省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呈现出绝对差异在拉大,相对差异缓慢下降的趋势;中部六省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而国际旅游市场需求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方法的中部六省科技创新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中部崛起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用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别评价了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效率。文章最后对各省份的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做了剖析,并以此给出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为中部六省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构建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中部六省2005-2013年的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湖北,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的是江西和安徽,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是湖南和山西,协调发展水平波动较大的是河南。  相似文献   

14.
从城乡系统中选取要素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2010、2015、2018年中部六省的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计算每个要素和其他两个要素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城乡非农化转型中产业、土地、人口转型的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中部六省的“人口-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 “土地-人口”“产业-土地”转型的协同演化基本同步,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度有待提高;应以经济发展和优化城乡之间的土地分配关系为主要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展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尤其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定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发展合适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促进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不够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的发展新形势,分析了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及其当前培养合作的情况,提出加强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内部构成和外部支撑两个方面界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进而选择三层区域自主创新评价体系,运用客观信息熵权法和主观专家赋权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多层集对分析模型,对各级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客观全面整理分析。最后针对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提出各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1998—2021年1 995篇城乡收入差距主题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机构、聚类、时间线和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等层面,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城镇化、城乡差距等方向是现阶段研究热点。研究关键词有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数字经济,这些关键词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热点和主要趋势。通过将关键词和聚类、突现图相结合,分析未来城乡收入差距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可量性原则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方面构建区域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部安徽、河南、江西和广西为比较对象,依据各省市统计年鉴的指标数据进行水平间比较。主要结论是中部四省商业设施及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总体上呈现出上升态势,但具体指标上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性;政府运作效率、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基础设施和研发能力等有所提高,但少数指标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如第三产业占GDP等。文章主要贡献在于以详实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区域商务成本动态变化,并提出区域商务成本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