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守所羁押制度原本被称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程序的"试金石".然而,近年来发生在看守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使社会不断提出对看守羁押制度质疑.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完善看守羁押场所的人权保障机制,更为有效的监督羁押执法过程,从而在维护人权的框架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羁押作为刑事拘留和刑事逮捕的附带性后果,一方面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另一方面,羁押手段的过于普遍使用,造成超期羁押现象的产生,严重侵犯了被羁押人的人权,本文从羁押与超期羁押、超期羁押产生的原因、立法完善和救济监督机制的建立等入手,围绕在现有司法制度下如何破解超期羁押这一难题进行思考,从立法层面和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楠 《金卡工程》2010,14(8):44-45
审前羁押是一项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由于可能涉及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基本人权的情况,各国在法律上都对于羁押进行严格的规定,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也专门对其进行了规定。本文从对公约对于审前羁押制度规定的解读入手,透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折射出我国关于审前羁押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三类人员”,即自残自伤人员、患有严重疾病和老弱病残孕等看守所无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在罪行量罚和监管执行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救济和帮扶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但是,由于缺少具体跟进的监管教育措施以及法律对此类人员缺乏明确的规定,各级监所由于经费、场所、警力等客观条件的影响,监管容纳能力受制,一些患有重病的被羁押人员死亡后,由此引发各种善后纠纷及责任追究。特别是云南“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监所为了自保相应加强违法犯罪人员的“入口”管理,提高了入所人员的身体条件要求。大多数患有多种严重疾病的犯罪人员处于“送不进,管不了”的失控被动状态,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游离在违法犯罪的边缘。一般来说看守所和办案单位对患有严重疾病等原因的犯罪嫌疑人的处理只有唯一的途径--变更强制措施,解除羁押,返回社会。就算是案件审判后,法院也只能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无法将其送监狱执行。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据《看守所条例》和《监狱法》的规定,看守所和监狱均有权对不符合收押条件的人员拒绝收押。这就造成了上述“三类人员”羁押难、监管难等问题的高发。  相似文献   

5.
邓思贵 《金卡工程》2010,14(5):17-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依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环节上,因有的办案机关未将有关法定文书及时送到看守所或没有办理换押手续等,使这部分涉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现了假性超期羁。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假性超期羁押的问题,应当对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羁押期限规定和办案时间要求及换押制度等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维护被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黄恒  白冠奇 《金卡工程》2010,14(7):33-34
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是一种依附于拘留和逮捕的后续状态而不是独立的强制措施,这必然会滋生出很多问题,这由之前一系列看守所频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就可看出其弊端之所在。对此,改造我国审前羁押制度显得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重新挽回人民对司法部门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家一致要求未决羁押不得超过“合理期限”;国际社会关于什么是未决羁押的“合理期限”的判断标准已经达成共识。两大法系国家不仅在立法上以不同方式对未决羁押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建立并实施了未决羁押期限的常态化审查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为羁押权力司法化、羁押理由个别化、羁押程序正当化三项具体原则。相比之下,我国未决羁押期限及其延长制度设计基本上被侦查、调查等追诉利益所左右,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未决羁押期限过长,恣意羁押和非法羁押的情形长期存在;二是缺乏一个中立的司法机关对羁押决定进行司法授权、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被羁押人对于恣意羁押和非法羁押缺乏有效救济途径。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未决羁押期限在法律制度上缺乏系统的有效规制。要实现我国未决羁押期限的合理化,从长远角度看,需要在未决羁押制度乃至整个刑事司法制度现代化过程中推动羁押期限的制度性变革;从近期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羁押审查机制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决羁押人员为数众多,鉴于未决羁押的特殊性及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为解决该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若干问题,课题组对四川省Z市、Y市的未决羁押人员展开了调研,在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未决羁押人员及其近亲属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诉求表达途径及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陷。借鉴国内外立法例并结合我国实际,试从完善法律建设及诉求回应制度、重视社会救助、试行羁押外工作制、羁押社会化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订、《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文军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1):143-155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而应定位为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权;其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立法者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程序设计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实践中诸多问题,应予以矫正。中国未决羁押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检察官的中立性不足和逮捕功能的异化。此根本原因不仅存在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中,亦存在于审查批捕程序中。未决羁押率的降低,与其寄托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不如在审查批捕程序中便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潘庆娜 《金卡工程》2010,14(8):37-38
审前羁押对被羁押者的人身自由影响十分严重,而我国目前缺乏审前羁押的救济机制,使得被羁押者的人身自由权很难得到保障。引进人身保护令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审前羁押的救济机制,保护被羁押者的人身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耿丹 《金卡工程》2010,14(2):86-87
取保候审制度在保障公民人身权利、降低羁押率、节约司法资源和实现刑事司法的社会效益方面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却存在定位失当及制度设计欠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将其确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不受审前羁押的一项权利,而非国家司法机关依职权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因此,针对我国取保候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使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玉 《金卡工程》2010,14(1):126-126
人权保障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保护人权作为主要条款,既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回应,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作为特殊群体,罪犯的人权问题却值得研究,一方面,罪犯与普通公众一样应该有基本权利;但罪犯人权与社会公众人权在由于其特殊地位也应当有区别的。本文拟从保障自由刑罪犯人权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加大监狱干警执法权保障力度等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改革罪犯行政处罚及刑事奖励制度、实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等途径,形成监狱人权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朱丹 《金卡工程》2010,14(9):65-66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羁押率偏高,且超期羁押现象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羁押率普遍为80%以上,美国在60年代的羁押率只有19%,后在严重犯罪压力下,有所提高,1996年为37%,同期英国的羁押率为21.6%,①同时,无论是侦查期间,还是审查起诉、审判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羁押超期的现象。近年来虽然经过执法大检查和集中清理活动,实践中超期羁押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人权状况不同以及历史和文化理念的差异,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世界医疗保险不下100种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医疗保障制度有4种: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商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对人权的保护。因此,社保基金监管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宋丹 《云南金融》2011,(3X):63-64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对人权的保护。因此,社保基金监管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刑辩制度是社会文明制度的起码标志,是实现捍卫人权的重要制度。但是我国刑辩律师领域里,律师人数极度萎缩,出现死磕派律师。本文将从我国刑辩律师执业环境的现状出发,分析这一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吕冰  邓思贵 《金卡工程》2010,14(3):85-86
我国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规定虽经多次修改,其规定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缺陷,由于规定的表现方式和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混为使用,不便于监督与责任分清,致使羁押期限规定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本文拟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刑事诉讼期限规定的表现方式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试图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中,个人来文申诉机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个人享有的向国际监督机构提出来文指控有关缔约国的权利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接受,而且不适用于所有的人权,对个人来文申诉程序的探讨仍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一程序的可接受性、必要性及重要性等方面作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飞飞 《金卡工程》2010,14(7):75-75
超期羁押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文将通过分析超期羁押存在的成因,进而在诉讼体制、羁押期限、审查程序和制裁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