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使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作为电子货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信用卡,它除了是一种货币也是一种理财工具,持卡者可享受"一卡在手,行遍天下"及"先消费,后付款"的便利,更可配合"循环信用"、"预借现金"等信用衍生功能,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进行消费,让持卡人能灵活运用资金,形成消费理财观念.当然信用卡的快速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有两类: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作为电子货币,信用卡的大量发行与使用,对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它以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的定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种变化必然引起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于电子货币无须缴纳准备金,并且没有法律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成为了发行主体,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4.
为深入研究电子货币背景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及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型所面临的冲击,本文创新性地将电子货币引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检验研究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货币供应量指标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货币电子化趋势将逐渐凸显利率指标在应对电子货币冲击时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电子货币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其运用既可以引导经济向其目标方向发展,也可能和其目标方向发生偏差,甚至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有效性问题,就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备受中外经济学界关注。本文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出发,通过对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实际效果的分析,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高效运作的阻滞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作为分界点,对危机发生前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次贷危机发生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通过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是有效的,而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货币政策工具无法通过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传导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7.
在后危机时代,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成为各国宏观政策的焦点和重点。然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正确认识稳健货币政策内涵的前提下,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协调性原则,实现由危机下政策向常态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电子货币对货币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货币是信息、通讯技术及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纸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电子货币具有提高流通速度、降低交易费用的显著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并对传统货币形成替代趋势。电子货币的出现挑战了现有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货币创造体系,并对货币发行、传统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波动角度,分析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四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和成效;其次,再对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衡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制定执行的货币政策虽然科学而又符合实际,但效果却不太理想,问题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存在的一些阻碍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策调控重点转移,经济市场化水平继续提高,亟需深入研究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与效率。本文将结合广东省近几年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对上述论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少市场观察人士常将中国楼市目前的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崩盘进行比较,其实,中国本轮楼市调整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不同,但与其20世纪70年代楼市下行状况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我国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从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性影响、对再贴现政策有效性影响和对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金融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手段操作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金融发展非均衡性、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文灏  张鹏 《金融纵横》2004,(8):23-25,40
一、电子货币的概述20世纪50年代.信用卡在美国的产生与使用标志着电子货币的诞生。现阶段的电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这四种职能:随着经济发展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货币作为世界性货币在全球流通成为可能,电子货币的种类已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全球性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协同效应的历史演变,然后实证分析了1998-2011年全球性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经济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协同性。同时,全球性因素对各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成为系统更重要的因素。全球性因素引起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部分改变,然而,全球性因素在中国不同经济变量响应货币冲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由于全球性因素,某些经济变量对货币冲击的调整幅度和方向、持续性反应和时滞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全球性因素并没有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系统性、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用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经济政策,因此其有效性的研究历来很多,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可能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变量和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而近几年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发,来分析人口老龄化通过这些途径可能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目前固定资产过热的现象,我国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其中包括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至2013年这6年间,我国国内流动性历了剧烈上下震荡,造成了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不足以及不对称,造成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如何很好的恰当的货币政策以及该政策所产生的有效性问题成为各国央行所力求稳定并持续追踪的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流动性波动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定义和理论,梳理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观点。其次理论剖析以为,在流动性上下颠簸猛烈下,会经由利率影响信贷渠道,进而影响信贷终端即实体经济,从而对货币政策的完备性传达产生干扰,其效果不尽如人意,轻易对中小企业产生不好以及不明结果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中央银行应对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缩短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管理流动性波动以及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保证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王昊 《甘肃金融》2012,(8):45-48
国内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由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提出了信贷传导渠道新观点。但是,国外学者对于信贷渠道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于信贷渠道存在性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及效应大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债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鹏  王飞 《上海金融》2006,(6):35-37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债市场的规模、流动性与发展深度。我国国债市场规模较小使得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缺乏物质手段, 无法实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有力扩张;国债市场流动性较低使得央行无法实现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快速操作,以及对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精确控制;国债持有者结构不合理阻碍了货币政策意图经由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传导。为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将其建设成具有适度规模、高流动性与一定发展深度的相对发达、成熟的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东亚资本市场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相关性的研究过程中,一个顿为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腾飞,然而股票市场却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迅猛发展起来的。如果把巾国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状况及二者的关系与东亚“四小龙”和“四小虎”这些国家(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状况进行时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