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已经20年了,但长期以来人口研究对这种重大转变认识不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证实,以往严重高估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低估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发展规划目标一再出现大幅落空。人口预测模拟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在21世纪中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人口规模问题转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未来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中国人口发展正处于极为关键的时刻,而以往人口理论宣传和估计预测中的偏向误导了对人口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造成中国生育率严重过低,导致未来过度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风险。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人口数量大、增长快、素质低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要加快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斯文  杨风 《特区经济》2006,(11):24-26
本文在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的基础上,得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数量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贾敬国 《魅力中国》2009,(27):103-104
人口不断增长,多导致资源规模扩大,环境污染,环境状态恶化。人口数量增加,人们可不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予以避免呢?一、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人口过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  相似文献   

5.
丁一文 《天津经济》2014,(10):16-19
特大城市的人口问题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持续高位攀升,人口的过快增长形成了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困难、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探索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疏散人口,是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应通过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增强首都周边区域对人口吸引力,引导京津冀区域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理 《魅力中国》2011,(11):124-124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新时期,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发展失衡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这一理论命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更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深圳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因素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4个高峰相继到来,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桂拉旦 《发展》2001,(7):9-10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全面持续发展,人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特点、分布特点、素质状况等,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途径、方式和效果,严重影响着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应采取的措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人口规模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口规模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消耗、环境的保…  相似文献   

9.
人口转变要经历高少年儿童抚养比、高劳动年龄人口比和高老年抚养比三个阶段,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人口红利和老龄化。人口红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如第一人口红利与第二人口红利、相对人口红利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特征。这使中国的老龄化发展既沿袭传统,又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中国人口面临五大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问及"什么是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共同(也许是唯一)的答案就是人口规模巨大和控制人口增长。是的,人口规模巨大始终是中国人口的首要特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一直是政府为之奋斗的基本国策。中国仅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人口转变,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把人口引入了低速增长的轨道,卓有成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促使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上半叶将实现一系列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1.
Having reduced its fertility rate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donesia has reached a new demographic crossroad. Its fertility rate is now around 2.5 births per woman, which, if sustained, would add substantial numbers to Indonesia's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concerns within Indonesia that the present level of population growth is an obstacle to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ordingly, that fertility should be reduced to the replacement level of 2.1 births per woman as soon as possible. Yet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dicates that countries such as Singapore, Japan, and Thailand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ffects that their very low rates of fertility are having on their labour forces and their rates of population ageing.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with the right policy settings Indonesia can avoid this outcome yet continue to reduce its fertility. It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Indonesia's population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for its economy, as well as the poor quality of demographic data.  相似文献   

12.
第29届奥运会促使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奥运会后北京面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投资环境的新特点、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奥运会影响力的新表现、人文环境的新氛围,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北京需要解决好民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奥运遗产利用、经济调控能力及投资管理等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预测:中国快速走向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发布的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对中国人口的评估和预测作出了重大调整,预测中国人口在2026年达到峰值13.96亿后迅速下降,到2050年时下降到12.95亿。预测表明中国快速迈向老龄社会大势已定,无法逆转,生育率能否尽快走出低谷是决定中国人口未来的关键。人口预测只是人口决策的参考而不应该是人口决策的目标。鉴于中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达20年之久,现在已经到1.5以下,再不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极有可能掉入"低生育水平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北坡经济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缘关系与战略地位极其突出,但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本文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从而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和调整计划提供借鉴,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安素霞 《特区经济》2007,(3):227-228
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人口众多以及老龄化社会行将到来的双重压力。劳动力人口绝对量大,同时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也高,这就意味着目前我国的人口负担轻,正处于人口之窗开启的有利时机。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充分收获人口红利,那么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人口众多的压力,同时也就为行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影响、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紧迫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之策。要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加大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力度,发挥中医药在养老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产业,有区别、分步骤地提高退休年龄,尽快研究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的生育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其核心价值契合了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宜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基础条件,包容性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宜居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要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求、老有所养等价值,有必要探讨城市老龄者公共服务的跟进、老年人居住政策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宏观层面加强老龄者宜居的城市大环境建设,实现老年人生活便利化、公共安全保障、居住保障;中观层面重视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微观层面进行老龄者居室无障碍化建设。同时,需要政府转变城市管理观念,在城市系统建设及微观领域应对老龄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和调控,加强城市为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城市养老助老服务人才保障,并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承担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年来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2000-2020年人口老龄化系数由8.84%增长至17.08%,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重庆市老龄化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形关系。老龄化的高值区由主城区向东北部演进,20年以来老龄化空间集聚特征增强,但集聚趋势逐渐放缓。老龄化现象由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主要驱动因素由医疗服务水平转变为人口惯性及人口出生率,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是评价和监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程度。本文从环境、资源、经济及社会四个准则层出发,选取 21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时点评价法、线性比例法与熵权法进行综合测算,对成都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针对性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状态,整体态势良好。但成都市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注重协调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史正 《科学决策》2011,(3):1-12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公开信指引下,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妇女终身生育率从6.2下降到1.8,少生了5.69亿人,减少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本文引用了人类发展指数和生育文化指数对各省、区、市妇女终身生育水平差别进行了解释;以印度1970年以来的总和生育率为参数,对没有生育政策的人口发展进行模拟,结果证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育率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贡献率为62%,而计划生育的贡献率为38%。从1991年开始,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生育率还将继续下降,人口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时代赋予了计划生育新的任务,本世纪要把我国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