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力视角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制于5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转移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影响或支配着其他4方面因素,即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就业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成为决定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导要素。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论断是成立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通过提升转移能力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曲沃“三大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变职能与农业部门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谐社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指标存在一个误区。顾名思义,好像在农村的劳动力应该转到农村以外的城市或其他什么地方,这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业劳动力可以在农村内部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待转移的劳动力在1.3-1.5亿之间,今后五年内将形成劳力转移的高峰。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带给农民富裕的同时,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某些“副作用”影响,应全面客观地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同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是将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个政策顺利进行有赖于农村劳动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取决于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部们指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教育系统大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并举,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和建设农村信息化体系,不失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产业化发展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实 《农业经济》2002,(10):35-3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报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富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正以几何级数加速跨地区流动,笔者认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一、近几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的总体情况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有4.6亿农村劳动力。而且今后平均每年还将新增1000万人。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农村劳动力总供…  相似文献   

11.
浅析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分化、转移及就业问题易文彬(一)新旧体制更替时期,农村劳动力分化和转移的主要过程及其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渐分化、转移,就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其主要过程大致可以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农村经济》2004,(10):93-94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和特点,我国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和计划性色彩,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引导”和限制。整个社会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这一城市就业群体的称谓也经历了从“盲流”、“农民工”到“民工”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的“不自由”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能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此,本文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以山东、浙江发达省区为参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更好的处理新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分流以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道路英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道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革命和启动工业化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1)由“兼业型”转移为主转变为“分离型”转移为主。(2)由主要在农村的“分散型”转移为主转变为由农村向城市的  相似文献   

17.
发展模式,技术进步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5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按照就业消长特点,大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工业化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发展应当采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路线,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亦应采行劳动——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技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赵忆杰 《农业经济》2004,(12):30-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国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也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河南省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一大关键.本文在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绩、面临的困难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