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所独有的现象.2005年4月底我国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使得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权证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本文就权证的运用对股市和投资者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的机制、格局、理念和监管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资本市场的自由度、关联度和开敲渡不断增强,资本市场监管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05年先后分两批启动了上市公司(共46家)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为股改)的试点工作之后,展开了全面股改工作。股权分置实质上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利益上的分置。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则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本质上是一种对价支付方案。因而.对价是股改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讨论的对象。这里所说的对价,是指非流通股股东为了使流通股股东同意其持有的非流通股可以上市流通而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会计上为此争议最多的是对价的确认以及相关会计处理问题,笔试图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荀厚平  周丽容 《水利经济》2006,24(5):31-31,60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仅仅规定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非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而没有对流通股股东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因而,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获得对价的性质,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会计处理的原则,建议设置“股权分置流通溢价”和“认股权证投资”两个科目,用以流通股股东在取得对价时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激励制度,由于在我国缺乏实施的法律和环境支持,导致其收效甚微。目前,在对资本市场进行完善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已完成试点的上市公司中又出现了股权激励计划,本文正是从股改为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和完善提供新契机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鹿 《绿色财会》2007,(6):48-49
我国证券市场上.控股股东籍由各种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十分严重。以格林柯尔系为例.控股股东曾采取多种手段侵害投资者利益,如关联交易、收取品牌使用费、签订虚假供货合同诈骗资金、拖欠收购资金、挪用上市公司财产、利用会计手段制造虚假业绩等等。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是近两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最为令人瞩目的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民间的利益格局有着长远的影响,作为这次利益再分配的重要指标,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深刻地反映了大股东和中小股民博弈的均衡,因此,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进行深入的分析,就能够较好地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民的利益着力点,也就能更好地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于自己在上市公司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苟厚平  曹斐 《水利经济》2006,24(4):35-37
依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5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解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相关会计处理方法,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中股改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股改方案的风险及相关的会计影响。  相似文献   

9.
透视权证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呼声中出现的权证对中国股市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产的认股权证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不久便夭折。在中国股市连续熊市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今天,权证以新的形象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作为迷茫的股市的救星在短短的几天便掀起交易狂潮。对于权证,我们的认识究竟有多少,它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新的挑战?一、认股权证交易的历史经验我国证券市场早在1992年就对权证的应用进行尝试,其中飞乐和宝安等公司发行了配股权证。但其交易则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权证市场是在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由配股权交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及财务数据,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变化。实证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且持股更分散,同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股改前差。最后就所得结论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激励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的讨论热点。本文通过对三者关系的研究,结合新的理解与认识,分析并讨论了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激励和企业绩效三者中两两的关系,然后进一步综合,得出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截止到2007年10月,已经有1,37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并且实施了对价方案,已经完成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中有1,362家公司的对价方案获得通过,有8家公司的对价方案遭到否决。从已经结束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每家公司都继续保持了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至此,作为分界岭,以后被专家称为后股权分置时代。它应该是由股权分置时代向全流通时代过渡,其基本任务就是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完善股市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水平,提高公司业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完成这个基本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进入股改阶段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过半,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我国股市期盼已久的全流通时代即将来临。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对推动我国股市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是长期我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2005年9月4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它的发布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的程序规范,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内涵和意义“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截止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为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股权分置对独立审计需求的制约,接着分析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对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恢复使得审计的信息价值凸显、股东的利益统一、并购市场转变成控制权市场、投资者理性提高等变化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市场对高质量独立审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问题是指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两类股份,非流通股的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现象的存在。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激励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是当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本文着重分析股权分置的历史根源及其制度缺陷,进而提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制度安排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股权分置变成了一个市场难题。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公司“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和“金牛能源”正式“出炉”。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困扰市场长期发展的重大制度问题,解决股权分…  相似文献   

19.
谈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信息使用评价者的视角,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前后2004年和2009年的时点数据,通过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能够增加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以及同时考虑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也即会计信息使用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