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199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差不断扩大、贷存比逐步下降不是资金闲置、使用效率降低和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削弱的表现。目前我国存差的概念已失去其存在和作用的条件,很难清晰反映银行资金使用状况,也无法准确衡量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这容易引起歧义,派生其他谬误--2月22日颁布的2005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199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差不断扩大,贷存比逐步下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银行持有非金融机…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以来,我国城乡储蓄余额持续大幅度增长。1985年末城乡储蓄余额已达1 623亿元,是1978年的5.4倍,平均每年递增31.6%。河南省新乡市,从1981年以来,仅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由1981年末的0.81亿元增到1985年末的2.61亿元,五年增长了3.2倍。储蓄存款的持续大幅度增长,反映了我国劳动就业的扩大、职工工资提高、家庭收入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有益于国家搞建设积累资金,缓解当前资金的紧张状况,仅新乡市,今年上半年银行所贷资金的30%就是由储蓄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董积生 《经济界》2003,(3):43-44
存差,即存款额大于贷款额,是我国金融机构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1997年我国存差余额为7949亿元,1998年存差比上年增加1901亿元,1999年增加2316亿元,2000年增加2065亿元,2001年增加7205亿元,2002年9月末存差余额达3.9万亿元。金融机构存差扩大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存差对我国现实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近些年我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主要缘于两方面:一方面,我国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企业不断地将外汇出售给商业银行以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又不得不将大量多汇出售给央行以换取人民币,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国际热钱持续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市场,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而这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  相似文献   

5.
1997~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幅减缓、长期通货紧缩、存差持续扩大等新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借助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将资本监管因素纳入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分析框架,建立了KCC-LM模型.该模型内含的资本监管因素强化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效应较好地解释了1997~2006年我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及2007~2008年经济的"三高"现象,并揭示了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稳健性货币政策所折射出的"宽货币-紧信贷"的调控思路,该思路的制度性原因是我国金融控制力目标和金融稳定性目标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爱喜  罗剑朝 《企业经济》2002,(11):165-166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信贷市场呈现出一种"逆常规"运行态势--金融机构"脱媒".其表现为:从银行负债方来看,自95年以来,"存差"绝对额大,且每年以47%的高速度递增;从银行资产方来看,资产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贷款资产比重下降,大量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国债资产、超额准备金和外汇资产的比重却在上升.这种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与负债规模的增长不相匹配,且后者远远超过前者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惜贷".其实,"惜贷"现象并非我国特有,西方金融界称之为"信贷配给",可谓异曲同工,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早在1981年,斯蒂格里兹和温斯就证明,即使没有政府干预,由于借款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7.
所谓"杭州现象"是指从1998年以来,杭州市的房地产行业出现的供需两旺,房价持续上涨的现象.作者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重点分析了这其中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及其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8.
《数据》2004,(11):17-17
<中国信息报>专栏分析认为:这次加息给百姓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 首先,加息对稳定储蓄和促进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出现10年高速增长的拐点,增幅比年初持续走低,温州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负增长100多亿元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秦月星 《上市公司》2002,(10):49-53
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金融机构的存差(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差)已经达到3.7万亿元,占2001年GDP(9.59万亿)的38.9%,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不断下降,6月底降为77%,为历史新低。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存差就不断扩大,存贷比不断下降,近年来这种现象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外资流入的尴尬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旭楠 《数据》2006,(4):62-63
双缺口→双盈余通过对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的整理发现,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90年代以前普遍存在的双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储蓄和外汇的双盈余。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利用外资额却仍然逐年上升。理论上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和  相似文献   

11.
《数据》2004,(9):21
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赵春萍分析指出,前7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增加10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今年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目前,储蓄存款的增长幅度是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目前的这种势头得以继续保持下去,今年就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7年的政策安排和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惯性影响,预计2007年投资增长会有所降低,社会消费在收入刺激下会继续保持转旺的趋势,出口在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增长阻力可能变得更大。因此,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会在10%以下。2007年,影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三大矛盾需要高度关注。首先,社会过度储蓄引起的过度投资问题。从2000年到2006年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123804.4亿元增加到334361.4亿元,增长了1.7倍,增长幅度平均每年达到18%,存差也由24433.3亿元扩大到111219.8亿元,存差扩…  相似文献   

13.
FDI技术溢出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外资的流入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有力支撑点。FDI的技术溢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但由于FDI技术溢出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技术的创新,针对这种局限性提出了相关对策来提高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个经济术语似乎异常地时髦,那就是--理财.回顾中国近十几年的经济历程,股票、保险、国债、消费信贷、教育储蓄、个人外汇买卖、开放式基金、信托理财、个人炒金、外汇结构性存款等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廖婷 《中外企业家》2009,(18):174-175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的特征是"高储蓄、高投资、双顺差",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长期持续,在经济增长初期,经济增长有赖于储蓄的增长,但随着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高储蓄率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在储蓄、投资双高的局面下,存在投资效率低下,储蓄不能转化为有效投资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对我国储蓄和投资内在结构的分析,对我国投资与储蓄结构,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要合理确定银行储蓄利率总水平“六五”期间我国城镇储蓄事业发展很快,1985年底城镇居民储蓄余额达896亿元,其中五年期以上的为195亿元,占21.9%,城镇储蓄已成为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1979年至1985年职工曾四次增加工资,这是城镇储蓄存款增长的根本原因。据统计,居民的  相似文献   

17.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在当今中国,三驾马车却未能并驾齐驱:“投资”一马当先,“出口”如野马奔腾,而“消费”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国内普遍出现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现象已经趋于“两极化”,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也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2005年1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国财政在今后5年将支持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一、居民储蓄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的现实 近些年来,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快速增长:1995~2002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29662亿元增长至86911亿元,年平均增长16.6%,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8.5%);人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步提高,近三十年保持有百分之九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值,有人将这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称为增长奇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便是得益于制度的改革,制度影响因素对经济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也会对制度的变迁有着反馈作用.本文就制度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辩证关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对“民工荒”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出现了新的解释,主要是农民工供给回落、新农民工力量的出现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产业和劳动力双升级,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