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世界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兼论我国大城市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50年代制定城市发展方针以来,提法多变,但始终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对此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支持这一提法的同志以二次大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和工业出现向大城市以外疏散的现象为由,认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并不是普遍的规律,而仅仅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现象”;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人口集聚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城市存在一个超前发展的规律。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显然与二次大战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有关。1987年,英国  相似文献   

2.
“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这个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方针,已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近年来,围绕这一方针,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从城市功能角度,谈谈控制大城市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初,我国正式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在执行这个方针时,实际上是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积极的发展了小城市。经济建设方针和发展战略,必须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  相似文献   

4.
研究现代大城市增长的限制与发展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项迫切的实际任务。在我国,大城市发展战略方针还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初时期就形成了。在中心城市中,不允许过分集中生产部门和人口,不宜建立规模特大的城市。限制大城市增长的方针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1984年11月24日至30日,“全国大城市人口问题和对策讨论会”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的。来自全国25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代表、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领导小组就我国城市发展总方针、控制大城市市区口人规模、大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城市暂住流动人口等四个主要问题,组织代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总方针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我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注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几个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建设以“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为指导方针。笔者却认为我国城市化道路应采取“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的发展大中等城市;因地制宜在东部地区严格控制小城市用地规模,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走与世界相同的城市化道路。  一、不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而是“充分发挥大城市优势,有重点地积极发展大城市”  1土地资源匮乏和“大城市”病不应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的理由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大城市论”一直在我国城市化指导思…  相似文献   

7.
论大城市的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指出 ,大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我国大城市还将继续增加和扩大。因此 ,对待大城市的发展 ,应从战略高度去认识和采取正确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走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包括建制镇)自跨世纪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论述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走势应当是大城市集约发展.中小城市蓄势发展和重点发展,以便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使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迈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分流减负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抑大兴小”之管见湖北省谷城县副县长邬培高“要多发展中小城市、卫星城镇,少发展大城市,减少大城市压力。”这是李鹏委员长针对我国城市现状,适时提出的“抑大兴小”发展新构想。那么如何尽快实现由偏重大城市发展,向加快中小城市(镇)...  相似文献   

10.
中等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论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湖北省襄樊市副市长黄贤德一、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为什么要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不少人认为,中等规模的城市最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从避免城市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5万人、20万人、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大城市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从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出发,寻找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从国家层面、一般大城市层面和个例分析等三个层面分析了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缺陷.最后以美国为例给出国外的交通管理经验,总结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城用地有机生长的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城的用地功能组织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土地开发与规划的现状及其特点的考察 ,分析了我国新城用地规划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提出了合理组织新城用地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都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超越土地增长的模式?以伦敦为例,论文给出了一种可能性:基于时空的事件经营模式,即利用现有的各种城市公共空间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邻里交往与城市精神的塑造.指出中国的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忙于物质空间的现代化生产,而忽略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现有的都市空间,使其发挥更好的文化磁性、共享...  相似文献   

14.
Attending to the recent and growing debates on urban policy mobilities, this commentary offers a view towards an intellectual and methodological reflexiveness for urban policy mobilities researchers. We consider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approaches and considerations that researchers have argued for in regards to doing policy mobilities research. In doing so, we argue that new pathways for research can be usefully carved out through attention to embodiment, or a peopling of the geographies of policy mobilities.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城市公共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新要求、新导向和新约束,目前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道路是每个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公共治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影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体制因素包括国家目标和政绩考核对发展的要求、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对城市政府资源配置权缺乏有效制约.针对以上问题,论文以公共治理创新的角度,从国家制度建设和地方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实现新型、可持续城市化模式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超  胡彬 《城市问题》2007,(10):56-62
以杭州市为例,从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认为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受到政府规划与政策的较大影响,且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对郊区城市化的导向作用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展开,并采取了尽量不触及现行体制的做法,在降低政策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从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角度阐释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机制,并就政府提升城市功能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祖琦 《城市问题》2007,6(10):86-90
从美国郊区化与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入手,简要回顾了理性增长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内城贫困、居住隔离、空间失衡和公正健康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引发的社会及经济后果.随后就若干论点介绍了城市蔓延与理性增长之间的理论之争.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展开思考,认为要转变方式,树立科学的区域发展观;借鉴西方城市健康的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健康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在应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综合调控作用;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发挥政府力量对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适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原则框架,是制定我国城市化具体道路、城市化合适水平、城市化恰当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原则基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能否持续、顺利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宏观调控指导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四个方面七条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严文复 《房地产导刊》2012,(10):47-49,46
沈阳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时期,城市建设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沈阳在增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魅力的同时,也面临诸如城乡统筹、中心城市功能以及城市交通条件仍待加强和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