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世庭 《商》2013,(16):289-289
现在的社会留给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很多应届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把自己放在整个就业市场中考虑,对市场不太了解,对自己又估计过高,没有准确地自我定位。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就业中自我定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就业中如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类大学实行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而各单位需要的要么是高学历的,要不是经验丰富的,普通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虽说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门槛低,然而,会计作为比较热门的专业,新增就业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女生就业压力很大。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背景下,更多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取代就业以改变命运。文章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并从大学生创业能力如何提高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基础能力欠缺、专业知识薄弱、心理素质较弱、学习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薪资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因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大学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作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探索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法,提出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大化。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俨然成为许多高校的"生命线",以致于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出现了很多违背提高就业率初衷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促进大学生正常就业的关键问题。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学校提供有关的就业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8年毕业的560万大学生中没有找到工作的还有100万左右。  相似文献   

6.
王慧敏  郑蕾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214-215
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没有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介绍了有关胜任特征和冰山模型的概念,对大学生具有的潜在能力和独特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建议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破除原有的险隘思想,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培训机会,力图达成"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实体影响巨大,同时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却再创新高,2008年达到559万,2009年更是达到611万,企业需求与大学生供给结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从青威地区招聘会及高校实践调查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指出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高校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等几方面共同应对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光彩》2009,(10)
优惠政策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王慧敏  郑蕾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214-215
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很大,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没有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介绍了有关胜任特征和冰山模型的概念,对大学生具有的潜在能力和独特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建议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破除原有的险隘思想,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培训机会,力图达成“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前景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即使如此,农科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比例仍然较小,大学生认识不到去农村基层就业的优势,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远未成为农科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文章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应届毕业生实施调查,借助于应用统计方法、SPSS和AMOS等软件,深入探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得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学校、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而提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密切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高校应克服这些问题,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何凡  李妍 《商》2014,(23):32-32
就业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更是我们所注重的话题。而校园招聘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之一,利用网络得到招聘信息并应聘的信息渠道之一。尤其是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不仅将我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进行了改变,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求职方式,因而社交网络已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求职渠道。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概述了校园招聘中应届毕业生社交网络求职流程;其次分别对应届毕业生、招聘企业和社交网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新时期下沙杭大学城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相应的层面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和大学生就业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训项目意在培养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帮助和指导他们开启创业之路。通过对学员进行"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训,然后对学员进行后期服务和跟踪指导,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成功创业。本项目的实施已成功对26名应届毕业生进行"SYB"培训,学员们受益匪浅,并且已经有4个创业案例,有的已经创业成功。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寻找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指出大学生创业是就业的增长点,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实训能助创业的同学一臂之力,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同时给社会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历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有增无减。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中指出,2020届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比往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40万人。再加上近年来考研、公务员考试失利等失业或待就业人数,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因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当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如何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就业方向,形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造就更好地自我,是各位大学生、各所高校以及社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研究基于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职业意向、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及研究,最后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扩招以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互联网经济的出现,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互联网创业蕴含着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基于互联网经济进行创业也日益成为大学生的创业首选。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的创业管理,本文对此作了浅谈。  相似文献   

18.
王亚飞 《现代商业》2012,(14):276-277
大学毕业生选择"零工资"就业,虽是严峻就业压力下一种不得以的选择,是为求得生存暂时的一种择业观念,但理性思考,这也确实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市场、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从当前贵阳市大学毕业生择业中出现的"零工资"就业现象出发,分析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并理性对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现象进行了审视,应正确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性地、审慎地对待零工资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意义十分重大。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现在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全体在校学生,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重点就是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大学生生就业创造条件,并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文章就其中的"村官"政策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一些建议,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也能更好的加快"三农"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