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波 《济南金融》2005,(4):51-52
2003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部分行业过热问题。从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信贷增长速度得到明显控制,投资特别是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长明显回落,物价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扼制,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控制了国内资金流向的同时,对境外跨境资金流入约束乏力,部分外资流入国家限制性行业,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宏观政策效果,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
针对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宏观调控政策。3月下旬以来,短短一个多月里,管理层“频频出手”宏观调控政策,对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有力的调整作用。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抑制贷款过快增长,总行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取得成效,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这项调查是由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50位经济学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陈刚  吴琼 《金融博览》2005,(10):20-20
投资过热、物价上涨过快以及一些领域的需求不足是中国宏观经济近来令人忧虑的不稳定因素.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这些不稳定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总体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期.  相似文献   

5.
陈江喜 《浙江金融》2004,(11):38-38,45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严重的不良苗头.过高的投资增速,带动了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并造成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针对这种情况,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从项目审批、资金投放、土地供应等多方面入手,控制投资过热的势头.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宏观调控的各项举措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国琪 《浙江金融》2004,(11):15-15,17
去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国家从土地、信贷、行业管理等方面综合实施宏观调控.经一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其中,金融宏观调控在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普遍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异性共存,导致宏观调控特别是金融宏观调控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衍生了一些新问题.我们以丽水为个案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3年以来,针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部分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加强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更好地组织广西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了解广西在贯彻落实此次宏观调控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疏通广西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丁8月3日召开广西货币政策窗口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雅萍 《金融博览》2004,(12):35-35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10月30日说,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常的一年,我国宏观经济从总体上保持了速度增长较快、物价上涨温和可控、就业继续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的运行态势。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有所加快,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针对国民经济增长过快及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诸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此种形势下,如何正确理解中央的宏观调控意图,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和防控,确保房地产金融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国家为抑制相对过热的经济,调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失衡状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规模和节奏,从严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等受限控行业的信贷投放.为了切实掌握和了解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我们对安阳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近日媒体报道显示,上半年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收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回落,土地市场整顿取得积极效果,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势减缓。同时,由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夏粮增产,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然而,新华社日前的报道说,宏观调控、信贷急剧收缩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统 《南方金融》2004,(7):9-11,24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周期。进入今年,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求关系全面紧张,物价加速上行。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4月份开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人民银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也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抑制投资过热,缓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国家为抑制相对过热的经济,调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失衡状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的规模和节奏,从严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等受限控行业的信贷投放。为了切实掌握和了解农村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宏观调控对延安经济的影响,提出延安经济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应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过度依赖石油行业、个别行业过热、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指出了宏观调控对延安经济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上级有关部门5月17日布置、21日完成的一个快速调研项目。现把部分内容刊载供大家参考。文章总结了钢铁、电解铝、汽车、水泥和房地产业2003年以来发展、过热的基本情况,认为产业结构演进进入新阶段导致的资本品需求急剧增加、城市化以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消费结构升级是导致过热的需求因素;面对新一轮经济增长,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供给不足,导致价格飞涨,加上各种投资优惠,短线投资增加,是导致过热的供给因素,并进一步导致需求激增,供求互动,投资过热;分析了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对行业过热的影响;几大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企改制慢、非国有投资行为略显不成熟、地方政绩导向下短期行为严重是过热的体制因素;导致过热的国际因素是国际经济复苏,入世效应显现,但要警惕2002年叫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是否又在一夜之间掉头提出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调。并从预算软约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代际遗忘与竞争压力、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金融泡沫向经济泡沫的转化等方面找寻了过热的理论逻辑。文章认为这轮增长中的行业过热是宏观问题与体制问题、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国有问题与民营问题、政府问题与市场问题、实体经济问题与虚拟经济问题、内部均衡问题与外部均衡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增长中的行业过热,对调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更加审慎和理性,力求节奏上的前瞻性(2003年9月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提前发出信号)、结构上的针对性(以过热产业、违规企业和地方以及信贷膨胀过快的银行为主)、手段上的规范性(经济与法律为主)、方式上的间接性,调控能力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宏观调控效果开始显现。但是其间也有需要思考的问题,诸如行政干预型调控方式的复归风险;宏观调控的差别化;市场与宏观调控博弈的水平不断提高,出现较高水平的前瞻性反向操作,已经从被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发展到了主动的”预期(上)将有政策,(下)提前行动”,这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拉子工程、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潜在的法律风险;政府诚信与政策的公信力等。最后,文章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履行好基本职责、扭曲失真的市场价格要恢复真实水平、政策组合是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宏观调控必须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别性的关系、加大惩处以确保中央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针对信贷投放高速增长,CPI持续上涨,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进行预调和微调,旨在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表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贷款总量增势减缓,部分投资过热行业信贷投入得到遏制,尤其是在今年的二季度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信贷投放增速大幅度回落.但笔者发现信贷投放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中长期贷款不仅未降,反而仍在快速增长,占总贷款的比重仍在上升,需引起我们对中长期贷款的投向及信贷结构性和流动性风险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苘平泽 《济南金融》2004,(12):59-59
我国针对部分行业、部分地区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已见成效.下一步如何依托现有政策,改进信贷资金对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笔拟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本文对欠发达地区宏观调控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并指出了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确保欠发达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纵横》2006,(3):41-43
一、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战略抉择及县域信贷收紧的原因(一)从宏观政策层面而言,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如对八大过热行业实行投资限制,提高土地审批层次及引入环境保护指标等。国有商业银行为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