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一是农户分散经营,效益差,抗御风险的能力低,难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二是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如何实现农民少支出多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靠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农民所从事的生产经营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扩展和突破;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民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中国的农村经济生活,从最闭塞、最呆滞的状态变成了放得最开、搞得最活的一个领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不仅促使我们必须认真地来研究一下关于农业的经济思想问题,而且也为这种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方式演进滞缓与需求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市化不仅是城市 (镇 )建设、发展使农民职业转换和居住空间非农化的过程 ,同时也是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向城市化生活方式演进的过程。虽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但农村生活方式演进滞缓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那种分散化、个体化、封闭性、低层次的传统生活方式仍居主导地位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需求的增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演进 ,对促进需求的增长乃至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具有同样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64-165
农业产业化既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农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其主要的差距表现在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衔接度都还很低。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可以通过改善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促使中国农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农村经济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发展苏北”,着力点应放在培育农村经济上.怎样看待苏北农村经济现状.如何尽快缩短南北地区的农村经济差距,在推进苏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金融部门应当如何运作?对这一系列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重点研究,现报告如下:苏北农村经济与金融现状评析一、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粮棉产量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起步迟.与苏南地区农村经济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我们对苏北农村调查情况看,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粮棉生产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落差很大.(2)农户经营相对活跃,集体积累十分脆弱.(3)农村经济结构欠佳,产业比例严重失调.(4)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面向“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必须认真研究农村资金需求特点,满足农户多样化贷款需求,实现农户和农村信用社的双赢。一、当前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从农户的资金需求看,主要表现为生活性金融需求和生产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主要有教育、医疗、住房、婚丧等;而生产性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非传统型农业生产金融需求,它可分为经济作物种植金融需求和工商性金融需求。其资金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差异性、多层次。吉林省农村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别很大,农村金融需求也必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动,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的是消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贸易出口增速下降、顺差缩小、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拉动经济必须扩大消费,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广大,对拉动消费及发展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逐渐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朝着商品经济的方向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改观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的住宅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农村住宅建设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住宅建设中的问题使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在农村实行住宅商品化。这里,我们拟对农村住宅商品化的可行性途径及其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多年来,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发展缓慢,农民住房水平很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推行了生产经营责任制,触动了农村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正在逐渐形成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落实了各项经济政策,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因而广大地区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比较单一的生产结构迅速地向多种经营转变;自给性和半自给性为主的经济向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发展: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集体所有制经济外,个体经济发展了,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农民不仅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购买大量的生产资料,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也愈来愈多地需要商品供应;同时,农民队伍结构也有较大变化,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在农村经济和家庭生活中逐渐占居主要地位,他们对经济生活也提出了许多不同于老一辈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王民 《经济问题》1990,(9):30-35
深化农村改革以来,临汾地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了一种发展一业、带动一片、各业互补、良性循环的农村小区域经济。这种在发展商品生产中崛起,又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格局,正在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步入农村规模经济的新境地。 一、农村小区域经济建设的思路、决策和发展现状 建设农村小区域经济,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的规模经营,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的初始阶段,靠政策调动了广大农  相似文献   

11.
余斌  彭荣胜 《经济师》2004,(3):196-197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近几年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取得一些成就 ,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实现途径是 :抓领导 ,靠政策引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抓科技 ,靠科技支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抓体系建设 ,靠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抓机制创新 ,靠新机制促进结构调整 ;加大“五退五还”力度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 ,奠定结构调整的基础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对此作了最大的努力,在国家财政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制订了许多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从我省来看,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坚持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三年来,由于贯彻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提高部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农民部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由于受电网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农村用电需求侧软弱,农村电力市场增幅率低。199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经过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过几年农村改革的实践,山西同全国大致一样,农业生产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在短短的几年中,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农村商品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农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急迫,并形成了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二个高潮。 山西农村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最大的负担是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空虚与寂寞;最大的心愿是合家团圆。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留守","留守"的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主要不是靠理论,而是依赖于社会实践。结合河南省情,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出路在于"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即: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引导农民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确实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我国农村仍未摆脱落后、贫困的境况。由于对农村改革存在的片面理解,使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我年来徘徊不前,农民生活尚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改善。这期间,而实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却显示了勃勃生机,发展势头强劲。两种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前者是分田到户,放任自流,后者则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发展的情形炯然不同,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沉重的问号-我国的农村经济究竟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回顾“十五”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是科学制定江苏“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首先结合2000-2004年统计数据分析,从农业生产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农产业增长、农村综合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农村就业格局、农村生产条件、农民生活、农村扶贫等10个方面,概述了“十五”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其次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科教兴农、加大“三农”投入、统筹区域发展等5个方面,归纳了江苏在新的发展阶段支持“三农”工作的实践经验;最后从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性约束等6个方面,揭示了“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和农村都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总体而言,市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大于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有了储蓄,自然要消费,但是由于收入等因素的差距,市区与县区在消费结构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增长,要靠消费的拉动、出口的牵动和投资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解近年我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情况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省农调队在统计调查数字的基础上,七月份在三水、高要、廉江、惠阳、陆丰、兴宁和中山等七个市(县),对34个农村企业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到中山、增城、南雄三个市的12个农村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前几篇谈到,按产业组织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必由之路。要走上这条“路”,一个关键问题是“组织的创新”。农村经济产业化,从本质上讲,是农村经济组织方式的革新,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把农村产供销各环节更有效地衔接起来。 在计划体制下,我们是靠行政手段进行组织的。这种组织方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对生产的组织和对供销的组织人为地分割开来。在生产领域,我们经历了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体制变革,实际上是在探索生产集体化的道路;在供销领域,我们组建了供销合作社,由供销社承担为农民销售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