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兰 《中国高新区》2006,(11):10-14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一个亮点。是推进自主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技术创新体系能否建设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主创新战略的成败。2006年10月13日.来自53个国家高新区的管委会主任和部分国内名高校校长齐聚鹏城。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就当前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创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模式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编按]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在部署自主创新战略时,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在部署自主创新战略时,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其实现的路径在于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这既是基于“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国情的必然抉择,也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把产学研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国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企业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2010年企业研究开发(R&D)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总额的73.4%。高校、科研院所主动深入企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研究型大学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科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早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曾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规定,做好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以下简称产学研示范企业)认定和指导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应拥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国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  相似文献   

10.
一、推进产学研结合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去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技大会,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国科技大会后,各地方、各部门深刻领会和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可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简称新型自主创新体系,下同) 是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各国纷纷致力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年来,江苏的产学研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前列,通过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挖掘高校创新源泉、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搭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等,推动江苏产学研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13,(1):46-47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颁奖词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和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动了本行业、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取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82-8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个经济过程,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真正坚持市场导向.反映市场需求。为了展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绩,反映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面的落实情况,我们特在《科技创新企业风采》栏目中选登了一些在承担、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推动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方面有着突出业绩的企业,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3,(7):52-5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做好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产学研基地)认定和指导工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产学研基地应拥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新氛围,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10,(2):139-139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由我国与产学研界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支持和参与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协同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促进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基本宗旨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07年11月,是由我国与产学研界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支持和参与的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产学研、政资介、商贸用协同互动的高层平台,是一个以促进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基本宗旨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9月联合启动实施了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广东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2008年9月,两部一省联合制定印发了《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俊: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与传统的创新相比,现在的创新更加强调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在此大背景下,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如何创造一个密切合作的体系是当今广泛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展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绩,反映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面的落实情况,我们特在《科技创新企业风采》栏目中选登了一些在承担、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推动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方面具有突出业绩的企业,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