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民族地区普遍发展滞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武陵山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重心已从国贫县过渡到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形式已从解决温饱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1.区域扶贫和定点、定人扶贫相结合。就扶贫开发而言,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要求贫困地区在安排扶贫资金、选择扶贫项目时,要坚决落实到贫困村、户。"到村到户"并不等于简单地将资金平均分配到村、分配到户,而是应当按照项目效率覆盖"到村到户"的要求去安排资金和选择项目。在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解决之前,不应将扶贫重点转向更大范围的低收入人口。在资  相似文献   

3.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中国的扶贫政策由扶持到户转向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由过去扶持农民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农副业转向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由单纯向贫困地区输入资金和物资转向帮助贫困地区进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是中国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扶贫政策的转换表明中国扶贫政策正逐步向以市场经济为指导的轨道转换  相似文献   

4.
《经济前沿》2007,(7):74-74,F0003
2006年是实施同富裕工程第三期的最后年,也是实施扶贫奔康工程第四期的第一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与统一部署下,龙岗区同宫办扎实推进同富裕、扶贫奔康、对口扶持三大扶贫工程,进步完善了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旋,解决了通路难、通水难、通电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欠发达地区及对口扶持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调查分析农村贫困户劳动力结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况入手,分析现行扶贫政策对贫困群体的减贫绩效,提出了扶贫到户的基本途径和政策调整的依据,对改进扶贫到户作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扶贫小额贷款作为开发式扶贫的工具,在江苏省精准扶贫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该文通过对江苏北部地区贫困农户的访谈调查,运用情景分析,发现当前扶贫小额贷款存在政策设计滞后,实施效果与政策目标发生偏离、扶贫对象内生需求不足等问题,基于政府、金融机构、贫困农户三个相关方的偏差框架建构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完善当前小额扶贫贷款运行机制,利用大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加强资金使用配套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山区面积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改变落后面貌,解决温饱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开发的措施。近几年来,对贫困地区投放了大量扶持资金。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8.
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党的重大方针之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按照1992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纳入到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标准确定,全国国定贫困县共有592个.  相似文献   

9.
建立有效的扶贫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一是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尚未解决的极少数人口温饱问题,二是解决“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初步解决温饱但尚不稳定的人口的温饱问题,即返贫问题。 反“返贫”既是中国21世纪初扶贫开发战略目标之一,又是河北省农村21世纪初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基本温饱和全面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的指标和期限。河北省现有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6万人,返贫人口310.9万人,对这两部分难啃的“骨头”,省政府和全社会要下大力气,动真功夫,解决他们的温饱和返贫问题。所以,为限期实现省扶贫开发战略目标,有必要建立实现扶贫开发战略目标的扶贫保障体系。本文根据河北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政策上以扶贫到户作为今后扶贫的工作的重点,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在我省扶贫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保证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本文在对云南农村贫困问题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打破云南贫困循环机制,探讨一种新的打破贫困循环机制的介入质-小额信贷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力以赴抓“双到” 攻坚破难促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汪洋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干部帮扶到户、资金帮扶到户、教育培训帮扶到户、对口帮扶到户、移民帮扶到户、项目帮扶到户等新的扶贫方式;采取“贫困户互助资金、帮大户带贫困户”和“一户一策一干部”落实责任人的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当时农村贫困人口有8000万,国家计划用7年时间,即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于中央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扶贫工作主要是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和技术设备等,从而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脱贫。因此,扶贫重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扶贫的结果。而面向新世纪,中国扶贫的重点及方式应该有所转移。 一、由重点贫困县向非重点贫困县转移 中国的扶贫政策是以确立国家重点扶贫县的方式开展的。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在全国共…  相似文献   

13.
扶贫应扶贫困人口而非地区青年学者康晓光、胡鞍钢提出,90年代我国扶贫工作应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也就是说,国家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不应是贫困地区的各级政府,而应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这是因为,一、绝大多数扶贫资金都是以贴息贷款的形式发放的...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户的营养和食品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改善贫困人口的营养和食品保障状况,是发展中国家反贫困行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985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扶贫措施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为了考察这些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作者在进行以工代赈项目专题研究中引入了营养调查,调研地区为山东省的临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县和四川省的旺苍县。样本村庄共计34个,抽样农户为360  相似文献   

15.
举全力以攻坚夯基础促发展———革命老区易县率先脱贫的启示□杨春立郝同武许国永岳金利自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作为革命老区之一的河北省易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增加群众收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这一目标,立足本县实...  相似文献   

16.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更要将一系列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主要融资扶持政策,分析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针对如何提升政策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自然、地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其中一部分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状态,部分群众缺乏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即没有解决温饱。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统计:1994年,我国农村约有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西部11省区,共计21个贫困片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通过从1994年开始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截止2000年,中国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是仍有3000万人口出现返贫现象。贫困地区的共同特征之一表现为交通运输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交通运输设施与贫困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对农村扶贫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一、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的情况,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贫困群体缩小,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集中人力物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坚持扶贫开发,致力于解决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0年底,除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宁夏自1983年“三西”农业建设,首开区域性扶贫开发,特别是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经过宁夏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于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战略目标。全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429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分田到户、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到联产承包制等一系列政策,每个政策在其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必然性和先进性.联产承包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就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而言,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出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 1978-1985年间的 8年 ,主要是通过对旧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推动扶贫工作 ;二是 1986 -1993年 ,又用了 8年 ,在中央的领导下 ,全国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三是1994-2 0 0 0年 ,中央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用 7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最后 80 0 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过三个阶段大规模扶贫开发和扶贫攻坚 ,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由 1978年的 2 5亿下降到 2 0 0 0年的 2 6 0 0万 ,平均每年减少约 10 18万 ,贫困发生率 (即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由 30 7%下降到 3 %以下。经过第一、第二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扶贫工作指导思想 ,也由救济式“输血型”扶贫 ,转变为开发式“造血型”扶贫。这就是 ,在国家给予必要支持的条件下 ,贫困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 ,有组织地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 ,逐步形成和增强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自我积累能力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