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希望尽情地享受各地的佳肴美食,满足求新的心理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需求。美食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本文探讨了我国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分析其可行性,提出在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旅游餐饮市场的潮流和趋势,深层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发展很不理想,但从长远看,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发中应深层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假期外出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风景,还可以了解各地饮食文化。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众多的本土美食形成了独特的阜阳饮食文化。将旅游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阜阳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可以促进阜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饮食文化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留雄 《财贸研究》2001,12(2):41-4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旅游活动的内在质量,讲究旅游活动内在的文化品味。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不仅能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对于满足旅游者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品味,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逐渐显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毋庸置疑将会形成旅游业的又一个开发热潮。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旅游吸引物,对旅游业的发展日益重要。黎族文化历史悠久,饮食种类丰富,极具地方特色。本文在对黎族传统饮食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要注重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本质上表现为文化的感受过程。旅游产业从产生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旅游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的活跃。我国的饮食文化世界文明,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旅游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我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在旅游产业发展饮食文化具有极大地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扶持、强调地域特色、促进旅游和饮食相得益彰、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等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7.
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日益重要。开封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可彰显出人文精神与情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方特色,可整合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饮食文化的宣传与发展能直接为地方带来更多商机,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树立国家及其城市形象。具有深厚底蕴饮食文化的地方,更应该大力推行美食旅游特色行,紧密结合自身的饮食文化资源,将特色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在饮食文化资源的框架上,将饮食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进行整合。本文在剖析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关于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体验视角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呈现个性需求上升,旅游者的自主参与、自我挑战和文化等意识增强。目前,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普遍缺少独特的主题,产品的参与体验低下,游客难以获得深度的文化体验。因此,为了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我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应提炼体验主题,营造文化体验氛围,多设计"参与性"和"挑战性"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10.
青岛的饮食资源非常丰富,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把旅游与饮食相结合,可以达到旅游与饮食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当前,青岛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是:饮食文化还未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开发中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文化特色不突出,整体开发层次还比较低;本地饮食文化资源逐渐弱化和同化,消费者忠诚度较低。青岛应把饮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大力宣传;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保持青岛各种特色饮食,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又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餐饮产品的优点,提高和发掘饮食文化内涵,不断进取创新,进而形成具体的青岛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增强青岛的旅游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提高敦煌文化旅游的综合吸引力,无疑会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白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传统特色,具备实用性和创造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但白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面临缺乏深度和广度;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以品尝佳肴为主,文化含量不足;宣传力度小等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旅游开发中要突出民族饮食文化;科学定位、凸显白族饮食文化特色;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旅游产品宣传等建议,以促进白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饮食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饮食物质遗产丰富多样,精神文化底蕴深厚,开发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可丰富海西旅游内涵,促进两地旅游文化交流,提升海西旅游实力,因此,闽南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海西经济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结合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和海西旅游发展两个视角,探索饮食文化开发思路,推动海西旅游发展。闽南饮食文化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韵味吸引广大旅游者。开发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将为海西旅游发展开创一个新的天地,推动海西经济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以美食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在国内丰富的传统美食文化的构成下,每个地区独特的美食文化往往能吸引一大批美食爱好者和普通群众专门前往目的地来寻求味蕾上的快感,这样就发展出了以主打传统美食文化的旅游农家乐,结合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旅游方式,在人们对于吃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国内不同地区的传统美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促使了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通过对于传统美食文化的钻研,开发地方特色的菜品,以满足不同地方人的口味。文章主要探讨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对于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影响,分析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构成。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充分利用哈萨克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可以规避伊犁旅游业遭遇的"瓶颈"——季节性旅游问题,从而加快伊犁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二者互促共进。饮食文化振兴彰显旅游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则发挥文化价值、推动饮食文化振兴。但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显示,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同面临二者目标效应有差别、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有冲突、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有缺口、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利用有偏颇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文化主航,利益协调赋能村民,内外聚力人才为先,多元业态品牌创意。  相似文献   

17.
凉山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已经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凉山彝族饮食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凉山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凉山彝族饮食文化开发的现状、对策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饮食已经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凉山彝族饮食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凉山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的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凉山彝族饮食文化开发的现状、对策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逐步兴起,本文通过对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品牌营销意识薄弱、地方特色不够突出,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徐州饮食文化的特点,分析徐州饮食文化价值,提出了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以移动传媒为途径打造徐州饮食文化的品牌、以徐州旅游伏羊节为平台扩大徐州饮食文化吸引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徐州饮食文化规范化发展和打造淮海经济区饮食文化圈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