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的杂税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田租、户调制之外,还存在其它税制,而且主要是商税。单从商税来论,其名目繁多:有属于商品流通性的课税—一关、津之税,有课之于不同商品的鱼税、酒税、盐税、果木税等,可以总称为商品税;还有课之于贸易者双方的商税,当时谓之“估税”,属于贸易税的范围;更有课之于市场的商税,当时谓之“市租”或“市税”,属于商业经营税的性质。由于这些税都同市场、商业贸易及商品转运  相似文献   

2.
试论辽朝的赋税制度陈衍德一、官私田租辽朝赋税制度是中原已有的先进制度与契丹族原有落后内容的混合体。与辽朝对峙的北宋当时已是封建租佃制社会,而辽朝社会经济中仍保留着许多农奴制内容。表现在赋税方面,就是辽统治地区又出现了大量人头税。《辽史》卷五九《食货志...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对有关制度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解释宋代的人口数字,这个问题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间被反复讨论,但至今仍未解决.宋代的史籍很丰富,而反映户口统计术语含义的材料却极少.因为这些材料非常分散、非常零碎,如果没有对当时制度背景的深刻理解,就无法正确地加以解释.何炳棣在研究金朝人口时,对这个问题讲得很好.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本文试图简要概括两宋户口记录的类型、作用、内容和编制方式,以求更正确地解释当时的户口数字.宋代户口记录的名称有“版籍”、“版簿”、“户口版籍”(简称“户版”).加藤繁把它们都归为“户籍”,这似乎不够准确.在宋代文献中,“户口版籍”和“版籍”一般含意相同,它包括“户籍”另外几种记录,例如税帐和丁帐等.各种版籍由州、县等地方政权编制.它们包括户籍、税帐、丁帐和保甲簿.南  相似文献   

4.
黄今言同志的《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一文,认为西汉文帝时期,不存在着“十余年不收田租”的事实.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对此,本文拟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请教于黄今言同志.《汉书·食货志》云:“上(文帝)复从其(晁错)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黄文对这段文字解释云:“文帝十三年(前167),下令免除当年的田租,其后实行的是‘什五税一’.过了十三岁,至‘景帝二年’(前155),便由‘什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至于所谓的“令民半出田租’,是针对文帝第十三年后存在‘什五税一’的租率来讲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乡村主户五等户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这个制度的确立时间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对此,我觉得关键是要先搞清楚两点:后晋后周的植树纳盐五等划分与宋代五等户制是什么关系?宋代五等户制与唐代九等户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代后晋天福七年,“高祖以所在禁法抵犯者众,遂开盐禁,许通商,令州郡配征人户食盐钱,上户千文,下户二百,分为五等”,是“分为五等”的最早记载;后周显德三年,“课民种植,每县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木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显而易见,都是为科派而临时设置的,故宋  相似文献   

6.
《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评介童梓周国林同志的学术力作《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终于出版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是一本“取材丰富、持论谨严、分析精当、对中国古代田租制度研究贡献”的“上乘之作”(何兹全教授...  相似文献   

7.
《时代经贸》2007,5(10Z):72-73
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认识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执行因素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课题组通过对吕梁市县域经济发展“好、中、差”三个类别的县市,18个农村自然村、176户农民家庭进行调查,提出了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住宅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在“六五”期间,全国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个人共新建住宅6.48亿多平方米,相当于建国36年建成住宅总面积的47.7%,许多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住宅建设欠的老帐太多,住宅问题仍然是城镇居民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截至1985年底,全国城市中的无房户、拥挤户和不方便户仍有1651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  相似文献   

9.
新近刊布的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第一次披露了有关西汉中期乡级"垦田租簿"的新史料。这份垦田租簿不仅记录了一乡"提封"、"可垦不垦"、"群不可垦"和"垦田"的具体数字,而且还首次记载了西汉中期"都乡七年"应征田亩面积、总田租额和亩收田租之数据,其中对"出田"和"定入田"等也有具体的规定。这为我们深入探讨西汉"垦田租簿"的文书格式和内容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份"垦田租簿"出现了传世文献和以往出土简牍未见记载的亩收田租额等方面的具体数字,这些新材料为我们解决汉代田租征收方式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显示,西汉中期田租征收的具体办法是依据平均粮食产量和一定的税率按亩计征。  相似文献   

10.
“九五”以来,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的积极推进,我省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在集团化改组和劣势企业退出方面迈出了较大步子,截止目前,省管35户企业,其中23户企业均找到了投资商,12户破产企业有6户进入法律程序,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该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条件的产权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有许多难点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田租征收采取比例税制。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比例有租税什一、什五税一、三十税一等三种,而以三十税一制施行时间最长。 当然,采取比例税制,并不等于说各地田租标准总是随着每年亩产量的变化而不断波动。《盐铁论·未通篇》文学言曰:“田虽三十而以顷亩出税,乐岁粒米粱粝而寡取之,凶年饥馑而必求足。”据此推测,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是有固定租额的。  相似文献   

12.
一、议“庸” 输庸代役的规定,在唐朝赋役中曾作为一项制度肯定下来,对此,治史者多从“减轻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徭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化”着眼,认为它能使农民较多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依照农时进行生产,所以它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变化,给予较高的评价。对此,本文以为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唐朝的赋役制度,在两税法改革之前,主要以租庸调为主,但也还存在着地税、户税及各种工商杂税。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只将租庸调作为唐朝前期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其它各种税收暂且不论。 建立在均田制上的赋役制度,就我们现在所知,共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个朝代的五种制度。从政府的财政收入(指实物或货币)看,北魏、北齐、北周和隋都只有租调两项。而唐朝因为规定了可以输庸代役,则财政收入由租调两项一变而为租庸调三项。无疑,就财政收入而言,唐朝的来源比北魏、北齐、北周、隋要有利得多。从唐朝政府来说,规定输庸代役,并非为了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而是另有所图。  相似文献   

13.
一、国企改革有“六难”梅州市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总体上看仍面临诸多困难。从改革试点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四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塔牌集团改革工作健康发展,两户钢铁企业生产极度困难。从面上企业看,国有企业机制活力不够,生产发  相似文献   

14.
三、为什么要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怎样使用这个科目? 新制度增设了“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来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资金。原制度对这些货币资金在那个科目核算未作具体说明,因此,当发生外埠存款和信用证存款业务时,一般都在“结算户存款”科目下增设“外埠存款”和“信用证存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但是外埠存款和信用证存款与企业的结算户存款有一定的区别,它们不仅是已经指定了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而且还  相似文献   

15.
论欧阳铎的赋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亩均输”官民田一则起科 江南是明朝的财赋基地。降至嘉靖年间,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官田,已被地方缙绅与豪强兼并殆尽。“田居富室,粮坐下户”,给明朝财政征收带来了严重困难。嘉靖十六年,礼部尚书顾鼎臣第三次恳切陈词,要求清理江南田赋,改变“小民税存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害及民生,大亏国计”的局面。这次,世宗皇帝终于采纳了顾鼎臣的建议,责成右副都御史应天等十府巡抚欧阳铎实施。 欧阳铎在田赋方面的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清理税源,确定“计亩均输”的田赋征收原则。二是整顿地方财政,建立以“八事定税粮”的田赋收支原则。 经过调查,欧阳铎认为,江南田赋积弊有三:一、斗则纷繁混乱;二、官民田界限无从分别;三、金花银原来的派征原则受破坏。他说: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 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经过国家100户和地方、部门2400多户企业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有76.7%的试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今年,是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3年目标的最后一年,明确大多数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实际运作中还不够规范。对此,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使企业有所遵循。” 要实现规范运作,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关…  相似文献   

17.
宋元的度量衡吴慧宋代度量衡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北宋政权建立之初,曾下大决心整顿五代以来紊乱的度量衡。宋太祖践位,即“诏有司精考古式,作为嘉量,以颁天下。凡四方斗斛不中用者皆去之”。所谓古式即唐时之制。在新统一的地区,立即颁度量于其境,伪政权和俗间所用的尺...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北京内府与各衙门使用着大量杂役 ,其应役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抑配一些人户承当某种特定的役 ,并将这些人户编入特殊的户籍册 ,当役者一般都要长期甚至世代承充 ;另一种是由府州县从人丁事产相应的人户中点差 ,并应按规定的年限重新审编和更替。杂役户可享受一定数量的优免待遇 ,所以有不少民户投充杂役户 ,以逃避日益繁重的差役。明代中叶开始 ,各种杂役项目陆续改为折银输纳 ,许多杂役户也纳入均徭审编范围 ,两种应役方式的区别趋于模糊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唐代均田制下土地还授的实施问题,国内外史学界有过争论。本文拟以敦煌户籍资料为主,佐以其他文献资料,论证唐代均田制下土地还授之不果行。 (一) 现存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始于七世纪后期,终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41年),而保留最多的是开元、天宝时期。这是我们研究唐代均田制土地还授实施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现存七世纪后期至天宝六载的敦煌户籍或手实,包括残缺者在内,计有六十七户,其中应、已受田情况比较清楚的有四十三户。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依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录文》顺序,将各户“受田”情况列表于下:(见附表一): 从附表与户籍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 (1)当地虽按宽乡标准计算丁男及18岁以上中男的应受田,但各户的己受田却普遍严重不足。附表统计的43户,每户平均己受田43.4亩,仅占应受田的30.6%.从表中可以看出,己受田在各户的比例绝不相同。当时敦煌地区己受田的“分配”无论是按丁计或是按户计,都极为不均。如开元十年悬泉乡籍:郭玄昉户二丁,己受田20亩,曹仁备户也是二丁,却己受田63亩。又如天宝六载龙勒乡都乡里籍:程智意户一丁,己受田92亩;程大忠户一丁84亩;程大庆户一丁68亩;卑德意户一丁43亩。而一些多丁之户,己受用反而比单丁之户少。如程思楚户三丁,己受田79亩;杜怀  相似文献   

20.
陈锡瑶 《经济师》2000,(4):35-36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 ,在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过程中应“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实现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方向。事实证明 ,国企改革 2 0年 ,政策措施不少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没有使国有企业根本走出困境 ,亏损仍在增加 ,效益下滑 ,实力削弱 ,矛盾突出。就安徽省蚌埠市而言 ,1 999年列入考核的1 4 4户国有企业有 91户亏损 ,亏损面达 63 .1 9%。 1 997年确定三年脱困的 2 3户亏损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