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深圳游记攻略、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和官方网站平台的传播内容和游记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并与深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进行对比研究,对鹏城旅游的形象定位、传播内容、形象感知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旅游官方传播期望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在旅游热点区域、旅游主题等层面上较为一致;游客在旅游体验和形象感知度层面更加细化和具体,而官方宣传多为宏观和抽象概念,深圳改革创新等城市形象并未被充分传播和感知;明确多层次旅游形象框架,深度挖掘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宽城市旅游形象传播渠道,推动旅游体验创新和提升服务水平成为深圳旅游形象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倩 《特区经济》2014,(1):157-161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以北京城市为例,从受众感知的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要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四构成要素"城市硬环境形象"、"城市软环境形象"、"旅游功能形象"和"旅游服务形象"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都有着显著地正相关关系;"旅游功能形象"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最明显,改善和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充分吸收了成都旅游形象以往提法的经验,并基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背景,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将成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田园成都。进而,按照人—地、人—人两大形象感知系统分别给出了塑造田园成都旅游形象的思路,提出了确定田园成都城市旅游形象标识及主题口号、以城市影响力助推旅游形象号召力、策划组织田园成都全球营销推广活动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旅游形象可以刺激旅游动机的产生,从而引发相应的旅游决策行为。因此做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秦皇岛为例,基于网络文本数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秦皇岛目的地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研究发现,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均围绕长城形象构建,但关注核心与构建路径具有差异;官方投射形象所关注的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服务与管理、旅游体验、旅游设施、自然吸引物;游客通过感知建构的滨海长城旅游形象的关注维度依次为人文吸引物、旅游体验、自然吸引物、旅游设施、服务与管理。基于此,应将长城与滨海、人文与自然多维融合,立体化塑造滨海长城目的地形象,加强形象宣传力度,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  相似文献   

5.
西藏作为著名的高原旅游目的地,研究其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于携程旅游网中关于西藏旅游目的地的网络游记,运用词频统计方法、情感分析方法、语义网络分析法,探究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西藏的旅游形象整体呈现较好,积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形象感知以“西藏”为主体,呈现出多核心层次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研究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三亚为例,以知名旅游网站蚂蜂窝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 CM6软件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获取游客对三亚感知的相关信息。了解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探讨影响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并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研究对象,根据Alexa世界旅游媒体排名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及途牛旅游上343篇网络游记作为资料文本。采用ROST CM6文本挖掘和SPSS统计分析,研究了TGC(旅游者产生内容)中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语义网络关系和长尾分布特征;结合扎根理论重点对游客负面情感类游记进行了编码,探究了袁家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综合对TGC挖掘与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点。结果发现,袁家村高频特征词呈长尾分布;其感知形象以积极感知为主,中性感知和消极感知占比并不少;袁家村关中体验地有着"核心-边缘-扩散"圈层式的感知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8.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是提升城市地位,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概念进行了描述;再从城市形象的地缘、人文和政策三大识别系统出发,对广州的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肯定了"花都、商都、岭南文化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张旭  陈德广 《特区经济》2022,(11):126-130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游记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以在携程、去哪儿网络平台上收集的以三亚为旅游城市的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使用ROST软件提取三亚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词、词频统计。三亚城市旅游形象感知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于三亚的整体感知呈现“旅游资源+环境资源+美食资源”三大资源态势。提出将三亚旅游吸引物整合到滨海旅游生态、度假资源体验、美食资源品鉴、景区景点欣赏“四维”分布格局,建议从提升热带滨海旅游自然资源、凸显滨海旅游城市形象;增强五大名湾旅游关联度,创新“四维”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城市文化,打造滨海旅游城市之魂三个方面提升三亚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0.
冯四朵  杨亮 《特区经济》2021,(2):116-120
在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旅游形象以及游客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广东省河源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游客对河源市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这些因素对游客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河源市游客进行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并用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验证所获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用所获得的数据构建城市旅游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在河源城市旅游形象的六个影响因素中,自然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水平以及经济政治环境对游客行为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城市旅游形象的六个影响因素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效应是不同的。最后,笔者还对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对于促进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长株潭一体化中株洲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该市在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投入,促进城市旅游各项设施建设、准确定位,设计适宜的城市形象、宣传政策,提高市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政府主导,注重城市旅游营销策略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亚男  张彦龙  刘扬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31-136
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游客对黑井古镇的目的地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在认知形象上,游客对黑井古镇的认知形象以场所、文化、自然和活动认知内容维度为主,以建筑认知内容维度为辅。(2)在情感形象上,积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研究价值的盐文化和历史文化建筑,是古镇吸引游客的亮点。消极感知主要来源于古镇自身特色不够鲜明、其他文化感知较弱、文化活动单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路途体验感较差交通不便,卫生差等问题。(3)黑井古镇整体形象共线网络丰富,集群较多,形成了古镇、黑井古镇、建筑、文化、产贡盐、龙川江6个主要集群,语义网络的共线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宗斌 《乡镇经济》2009,25(6):109-111
旅游地形象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探讨了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通过引入TIS原理,从MI、VI、BI、HI和兀五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是最近旅游行业兴起的新定义,因其内涵充分体现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所以在我国得到了很多旅游企业的关注与探索。在全民养生的思想指引下,近年来我国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域呈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温泉旅游的顾客感知是开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保障。而目的地良好形象的构建是顾客对旅游地的总体评价,直接关系到游客的后续行为。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概念,梳理了我国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建因素,探讨顾客感知和忠诚程度,建立了设想模型,结合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国温泉旅游地并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的结论:温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主要由自然环境、产品形象、服务设施构成,相比之下,服务设施与产品形象与顾客的感知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形象问题的研究受到旅游理论界和业界的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绍兴旅游资源具体情况的3方面:"历史传承"、"所处旅游区位"、"游客感知"等加以分析,指出了绍兴城市旅游形象的具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设计,最后提出推广绍兴城市旅游形象具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App的盛行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分享平台,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作用也更加显著。选取大连市为案例地,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的评论文本进行数据分析,对大连市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丽浪漫的海滨城市仍然是游客对于大连感知较深的城市形象,但对旅游服务存在负面感知。此外旅游短视频的质量和真实性也是旅游者考虑的因素。据此提出构建多渠道城市形象传播体系、提高旅游短视频质量、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加强红色旅游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认知-情感理论,采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用户生成内容网络文本数据和内容分析法,研究旅游者在数字赋能前后对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旅游形象的感知差异,厘清数字赋能对旅游者形象感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后旅游者更加关注文化价值和混合现实(MR)讲解方式;数字赋能后旅游者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感态度总体变化不大,但对基础设施、开放程度、旅游内容等产生了更高的期望。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博物馆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等研究手段探寻城市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发挥城市旅游景区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出青秀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要素体系,运用IPA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要素结构以及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景区的主要感知是围绕知名度和区位,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情感趋于积极正面态度;IPA(重要性及其表现性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要素大部分表现性较好,也存在少部分表现性低于平均水平,整体感知要素重要性差异较大,游客对景区的关注较为综合全面。针对评价结果从丰富消费产品供给、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强景区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升景区的游客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游客调查结果显示,曲江六大板块十四个景区旅游形象的表达与游客的感知并不一致、基于游客感知的曲江旅游景区创意提升策略是:注重景区整合与品牌提升;加强旅游创意体验及纪念物开发;加强人性化的空间管理;提升电子地图、解说与导引工作;重视游戏开发,提升网络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李静  舒伯阳 《科学决策》2023,(4):186-198
文章依据情绪评价理论和跨文化理论,通过对来自十二个入境国家游客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国际游客在中国古都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积极情绪及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路径,以及文化距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游客在古都目的地的感知形象能够正向影响其积极情绪及行为意愿;积极情绪在感知形象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文化距离负向调节国际游客的感知形象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入境旅游领域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还为我国旅游目的地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