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乐     
夜色,微风拂面,一壶清茶,品一品,好茶.这品的真是茶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品的是一种心境.自然,品乐也同样品的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2.
红锦堂     
正好茶,是多数人的传奇,少数人的回味扣冰古佛好茶尝以茶道开示闽王证的是佛心蔡襄督而制茶益穷极新得小龙团谋的是仕途朱熹饮茶修身以茶悟道一味是茶辨的是天理乾隆皇帝嗜茶一壶建茶骨鲠在喉品的是胸怀领导人赠国礼四两红袍半壁江山施的是文化国家博物馆珍藏20g绝版母树大红袍守的是敬畏红锦堂,还原您心中的大红袍传奇红锦堂大红袍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叶启桐先生督造严选天心岩、慧苑坑、马头岩、佛国正岩茶区茶园就山势开垦,或依幽谷,或傍山崖,云遮雾绕谷雨方去,凌露而采,一芽三叶采青、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焙火十道工序环环相扣,动静之中精准把控在香气和岩韵之间,鲜爽和醇厚之间,红锦堂不做取舍1000g茶菁的磨砺只为甄选最后10g的精茶  相似文献   

3.
茶意人生     
李晓玉说:"于众多茶品之中。我独爱黑茶。如陶潜独爱菊之高雅、无争。我独爱黑茶之红、浓、陈、醇,随着生命的成长,茶汤入岁,愈陈愈香。"农历10月的济南,晨起10点的初冬,无疑是一年之中最为明媚动人时节。几许寒凉新至,几分温热还留,秋风且不曾走远,桔叶尚于枝头闲挂。随着气温的变换,轻摇慢捻,俨然一副框景冬日的画家杰作。若再手伴一壶茶的禅意,岂不美哉。笔者一行,一早便如约行至位居老屯茶城的七茶居,赶赴掌门人李晓玉的茶意之约。李晓玉,何许人,一说广西梧州市六堡山茶叶有限公司山东省总代理,亦说此间七茶居的负责人。她说:"我更喜自称茶友,以茶会友。  相似文献   

4.
云龙 《东北之窗》2014,(5):76-76
正一缕茶香,能把一个人的心境拉向远方。而把玩一件精美的茶盏,品鉴者沉浸其中,艺术的雅致也会泛光。毕业于鲁美陶艺文化专业的茶瓷商人郑铮,对此别有心得。他看茶瓷艺术郑铮很惬意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与茶瓷脱离不开。他一面在大学里为青年人传授陶瓷基本知识,一面在做瓷器茶具的推广生意。闲暇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自己的茶瓷小屋里品茗闻香。让生活凝结艺术之趣,这是郑铮的人生态度。在他的内心中,身份不管是"师"是"商",他都是一个茶人和瓷人。他说:"茶具,不单单是茶具。你看,我这里很多茶瓷用品,它们其实都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正茶道、商道、城道,道亦有道。10月9日至11日,巴南区精心筹备的"东温泉·2014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成功举办。在这里,四方友人畅饮一杯茶,洗净仆仆风尘,收获宁静恣意;在这里,八方宾客暖流浴身,体验淋漓酣畅,除去心中烦扰;在这里,巴南交融山水、集聚睿智,以文化之名聚集商气,以勾勒"城"与"镇"和谐美好的发展轮廓。茶道:促进巴渝茶文化整体觉醒T e a C e r e m o n y:P r o m o t i n g t h e Awakening of Ba-Yu Tea Culture as a Whole一张茶桌,四把茶椅,要客上坐,仪端茶汤,一饮闻香、再饮尝味、三饮而下,  相似文献   

6.
站在位于北京珠市口东大街珍贝大厦邱淦清的办公室落地窗前远眺,天坛公园那鎏金宝顶的祈年殿和蔚蓝色天空仿佛融成一幅画。温暖的阳光洒进房间,宾主在相互谦让中落座,邱氏茶道开始了。俨然玩家烫壶、置茶、温杯、冲泡、分茶,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坐落在阴那山下,这里群山环抱,茶田叠翠,景色秀丽。度假村以传承客家文化为理念,无论是建筑、饮食、休闲艺术均体现浓浓的客家风情。  相似文献   

8.
杜松 《东北之窗》2012,(22):74-76
国庆节期间,记者再次采访了大连福建商会执行会长、知名闽商黄金荣先生。每次采访黄先生,他总要热情地为记者泡上一壶乌龙功夫茶。据黄先生讲。泡功夫茶是他们福建人的待客之道,素有“客一进门即泡功夫茶”之说。品茶人都知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最精华。泡功夫茶讲究功夫。斟功夫茶同样也很考究。看着黄先生用一个手指按住壶盖,熟练地将壶翻转90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曾经排成一圈的功夫茶杯往下斟,斟出的茶每一杯光彩浓淡平均,香气沁人心脾。脑海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品昧人生亦同品茶,如果将黄先生这些年在商海的奋斗经历。浓缩于这壶功夫茶中,那一定是独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9.
正在福建省南靖县,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书洋镇枫林村情人山万亩观光茶园,是高山茶叶品牌"南壶香"的茶叶基地,也是集茶园休闲观光、采摘品茗、垂钓娱乐和德育实  相似文献   

10.
刘雨  宗爱迪 《走向世界》2015,(8):106-107
乙未年,初春,济南府,七茶居。乍暖还寒的初春,寒意丝丝。老屯茶城的正央位置,七茶居的六堡茶如约而至。对于喜茶的茶客来说,执一壶六堡茶,细品百味人生不失为一种随性姿态。六堡茶是宝。有人说,六堡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这源于它的出身,低调内敛,善处自然。它不与乔木争高低,不与天时斗强弱,不与地理抢优势,一年四季郁郁青青,灵动而顽强的生命力,锻造了六堡茶包容的情怀。六堡茶如人。,品过方知茶滋味。成熟的六堡茶与绿茶不同,绿茶追寻青春的热情,而六堡茶追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2,(7):51
民以食为天。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向被奉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代,在美食之外,茗茶成为了饮食新宠。中国是茶之故乡。唐代伊始,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人墨客辈出,促进了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变化,在酒之外开始重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改荼为茶,开宗立派,把茶的饮用提升为一种独立的饮料和文化活动。几千年中,中国人把茶喝出了文化。对于饮茶,不在于止渴消食,而在乎饮茶中体会超凡脱俗的境界,在闲情雅兴中悟出点风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2013,(26):168
公元776年置县,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古有"海棠香国、三江粮仓"之雅号,今有"茶竹永川、职教名城"之美誉。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重庆最具幸福感城市,永川,上下古今,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缀在巴渝土地上,熠熠生辉。在这里,巴蜀文化交汇、茶竹文化共生;因地理学家徐近之、"东方梵高"陈子庄而名扬四海;"永川秀芽""永川豆豉"畅销中外;"亿年恐龙、万年石松、千年古镇、百年茶竹、十年职教"铸就品牌。在这里,"三湖胜景"浓墨重彩、茶山竹海《十面埋  相似文献   

13.
在这里,不敬酒,敬茶。这里没有喧哗热闹,唯有“江南丝竹”和茶香。凡到上海来的外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晓“天天旺”茶宴。经营了那么多年,这里从未有过一起醉酒闹事的现象,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吃出一份好心情,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把此称为“中华一绝”。请看:走进“天天旺”茶宴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绿瓦顶、红立柱、花窗格的仿古轩廊;花窗外,悬挂着一排大红色的小宫灯;轩廊下,横着一排红色柜台,上边陈列着各色名茶和精巧的茶具;包房里县挂着名人书法、国画;展览室内摆着几百种各式奇石;这里的女服务生身着青花大襟短衫和宽宽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共品茶香茶韵谈重庆印象以茶待客、以茶交友是中国人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3月24日,与以往不同,此次的专访从品一壶正宗的南非博士茶展开。这是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就任以来,首次访问重庆。拜访重庆市政府领导,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座谈,访问企业、学校,向重庆高校师生发表演讲,参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地……一周时间里,大使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14,(8):150-150
永川,公元776年置县,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古有"海棠香国、三江粮仓"之雅号,今有"茶竹永川、职教名城"之美誉。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城市、重庆最具幸福感城市,永川,上下古今,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缀在巴渝土地上,熠熠生辉。在这里,巴蜀文化交汇、茶竹文化共生;因地理学家徐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饮茶文化杨本礼新加坡的喝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欣赏到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喝茶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除了中国茶和英国茶之外,当地人最爱喝的“长茶”(StrechedTea)已成为观光客最欣赏的一种表演艺术。所谓“...  相似文献   

17.
柴玲玲 《魅力中国》2011,(4):219-219
我们在群众文化理论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群众文化的性质、范围及其特征问题。这是群众文化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这里我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琴  李娟 《今日重庆》2014,(21):59-61
茶道、商道、城道,道亦有道。 10月9日至11日,巴南区精心筹备的“东温泉·2014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成功举办。 在这里,四方友人畅饮一杯茶,洗净仆仆风尘,收获宁静恣意;在这里,八方宾客暖流浴身,体验淋漓酣畅,除去心中烦扰;在这里,巴南交融IL』水、集聚睿智,以文化之名聚集商气,以勾勒“城”与“镇”和谐美好的发展轮廓。  相似文献   

19.
人生如茶     
人说茶是一种文化,我总是不以为然。我老爹说:“吃茶就吃茶,硬是把它整得那么复杂搞么?”但他不但茶种得好,做得好,烤得也好。 后来我总算弄明白了,文化么,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物质生活方式,还是精神生活方式,都是文化。《汉语大字典》上说:文者,文治。化者,教化也。  相似文献   

20.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2,(6):100-103
5月13日,初夏.又是一个星期天。60岁的市民沈观微早早起床,在重庆图书馆9点开馆前来到这里。 伴着面带笑容的图书馆服务员列队相迎,沈观微步入馆内。乘电梯来到宽敞、美观的三楼借阅读书室,沈观微泡上普洱茶,借来(曾国藩),开始了一天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