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封是著名的七朝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秀"四大特色。开封曾历经北宋九代帝王,宋文化影响深远。所以开封应大力发展宋文化旅游业,通过旅游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朝文化发展甚盛,以致于“上淹辽而下轶元”,“自树立唐、宋之间”,不仅超过了少数民族王朝辽、元的文化发展程度,而且某些方面也可和中原汉王朝北宋相比。为什么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在文化上能如此发达呢?我认为金朝的汉族文士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他们促进了金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旅游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人们关注。南岳是佛教文化发展传承圣地,因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成为南岳旅游的品牌。在南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佛教音乐起到架起佛教文化与旅游事业的桥梁作用,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内力。  相似文献   

4.
从绵延数千余年的中国国家审计制度的沿革考察,审计,作为一定经济关系下独立行使经济监督需要的产物,它也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代是我国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宋初始,北宋政府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并实施了与之基本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制,对于加强中央的经济集权,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等,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在仁宗以后,这种体制已日益与已经  相似文献   

5.
探究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精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海明 《特区经济》2007,216(1):184-185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在舟山旅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依据舟山建设群岛型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对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地位进行了再定位,对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精品建设作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佛教寺庙或寺院~①,英文名为temple或monastery,最早产生于佛教发源地印度,最初的寺院因功能和佛教义理差异,分别有精舍、伽蓝和兰若等不同称谓。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过长期漫长的文化交融,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并得到大力恢弘,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佛教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伴生物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佛教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7.
阜新佛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本文分别对辽、金、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阜新佛教文化的兴衰进行了详细的陈述;发展阜新地区佛教文化,要加大宣传力度,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佛教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发展特色旅游;加强领导,巩固长效管理;挖掘和整理阜新佛教文化的优秀遗产;强化开发保护,确保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王珊 《魅力中国》2012,(32):1-1
宋之前是一个强大而昌盛的唐朝。唐朝的辉煌是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企及的。而宋作为取代唐之后的又一个朝代而言,由于期间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混乱,使得各种势力分割且并存于世界版图之上。虽然北宋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中终于统一了中国,但由于契丹和女真人的锲而不舍,使得宋王朝始终坐立不安。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意识形态于唐朝而言,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宋代乐舞虽继承了先朝的传统,但不可磨灭的是这个时代为其打下的坚实烙印。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我国西部地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文章在概述西藏丰富而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西藏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西藏佛教文化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南宋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但在各个阶段却是大不相同的。宋代经济发展的势头,主要呈现于北宋,突出于宋神宗时期。自宋室南渡以后,南宋经济——或言南方经济,则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就时间上考察,高宗一朝最为明显,孝宗朝稍有恢复,而自宁宗以降,南宋经济的发展力日渐丧失,直至南宋末年,经济严重萎缩,财政全面崩溃。由于  相似文献   

11.
武威在我国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到五凉时期和北朝魏时期,武威佛教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翻译佛典,佛教文化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为中原的佛教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少林寺作为河南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它更多体现的是佛教文化,是佛教传播到中国后的一种新发展,并衍生出一个新的流派禅宗。随着少林寺诸多盛事的举办,使得这一旅游资源更加发扬光大。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简述它的旅游功能,即寺庙文化、禅宗祖庭和素斋,以便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解读少林寺所承载的佛教旅游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1,(20):55
《共创童话休闲旅游城——对云和旅游发展的思考》的部分摘录:"小城"如何发展"大旅"?这是个大课题,我在这里提出以下五个"核心"观点。一是核心文化。云和有500年雪梨文化、有70年抗战文化、有30年木玩文化,还有佛教文化、农耕文化、特有的女神文化等等,这些都是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陈师道是北宋文坛名家,他的文集在曾枣庄等编辑的《全宋文》中有收录,它以宋刻本为底本并且参校其他版本进行整理,但是在版本的搜集方面并不完备,校勘亦有遗漏与讹误。本文以《全宋文》所收的《与黄预书》一文,征引其他版本与资料,对校勘方面的不足加以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5.
宋皓琨 《理论观察》2010,(1):121-123
考索最初是一种研治经学的方法,然而由于《诗经》从经学向文学角色的转变,考索在这一领域的运用也就成为它在诗学领域中使用的滥觞。在宋以前,考索多用于对诗歌的注释与解说.基本不构成对诗歌的批评。到了北宋,这一方法逐渐被大量地运用在诗学批评上,以考察诗人的才气品行,诗体的渊源演变,诗歌遣词造句的出处,以及用事的正误等方面,成为北宋诗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明明  小卷 《中国西部》2011,(17):31-35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四川地区(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这些文明又分成了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三星堆文明;都江堰的水文化;南充的三国文化和丝绸文化;以及乐山的佛教文化和自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文化状况也在发生变化。从农村文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我们考究的论题,因为它基本上代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李云辉  张正会 《魅力中国》2009,(20):173-17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松柏、流水、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  相似文献   

19.
田佩芬 《宁波经济》2007,(10):43-45
和谐文化的灵魂来源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弥勒文化是在吸收外来佛教文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世俗化与民族化演进而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人和”理念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一种诠释。注重文化的民族特色的传承才能在新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刘蓓然 《老区建设》2014,(20):46-47
北宋孔平仲笔记《珩璜新论》,得到后人较高评价,如《四库提要》言其"考证旧闻,亦间托古事以发议,其说多精核可取"。孔平仲"长史学",在读史过程中,将史料中一些有悖传统文化的人事摘录下来。这些"记录之文"(宋赵希弁《读书杂志》)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