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方志资料,分四个时期描述和分析了从清朝入关到解放前夕三百年间陕西植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清代陕西植棉业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陕棉种植经历了一个由关中向南北普及的过程;后期是陕棉生产的大发展时期。清代陕西植棉业的发展与清朝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提倡有极大的关系。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纱的侵入对陕棉生产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清末民初到抗战前期是陕西植棉业的持续发展时期。抗战期间的陕棉生产,在国统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行政干预,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及其周围地区则创造了中国植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通过对近三百年陕西植棉史的考察,最后得出陕西植棉业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棉花商品率一直很高;二、棉花生产一直持上升趋势;三、政府的棉花政策对棉花生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初山东植棉始见普及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鲁西、鲁北与鲁西南三大棉区。明中期后,商业性植棉业日渐兴盛。清代,植棉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在主要棉区,出现了专业化植棉生产的趋势,清末,随着棉田趋向集中,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民国时期,植棉生产以抗战爆发为界分前后两时期。前期,美棉的扩大种植,促使植棉生产达到鼎盛阶段;后期,因日本侵略,植棉业遭到摧残,明显衰退。而在山东各解放区内,植棉生产却蓬勃发展,与敌占区形成鲜明对比。建国40年来植棉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起伏徘徊与调整飞跃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棉花不但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的棉花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  相似文献   

4.
棉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后魏成书的《齐民要术》就有“绵”的记载。宋人写的《泊宅编》则云:“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吴地”(指今江苏、上海的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何时植棉?棉花的发展与农业、棉纺业的关系如何?古棉名之异同等,本文试作小考。一、吴地植棉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丰富的植棉经验和广阔的宜棉地区,现在是世界上产棉最多的国家.棉花是我国轻纺(包括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国家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和经济扶持等有利于发展棉花生产的方针政策.1951年国家实行发放预购定金支援棉农发展生产;1954年国家将棉花列为一类农产品,实行统购;1955年对交售棉花实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棉产区棉花生产滑坡0的原因及对策王庆功,刘法力一、棉花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植棉比较效益低,棉农收益下降棉花是高商品率的产品。因此,棉花的价格直接影响棉农的植棉收益。而植棉收益是决定农民植棉意向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棉农的植棉投入不断提高,而...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国在棉花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培育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棉花杂交种应用于大田生产。随着超高产育种难度的增大,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成为解决棉花产量难以提高的有效途经。 1、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概况。目前在世界主要产棉国中,仅印度和中国是大面积栽种杂交棉的两个国家。我国推广种植杂交棉面积最大的为湖南省,1999年杂交棉占全省植棉面积的74%。山东、安徽杂交棉发展也较快,分别占全省植棉面积的24%和15%。另外,四川、湖北等省的杂交棉面积也正在逐步扩大。2、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棉花杂种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邱县的主导经济产业,全县50万亩耕地,植棉面积就达20多万亩,"九五"时期被国家列为全国棉花种植大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植棉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企业增效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的崭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棉花生产大国、棉花消费大国,棉花生产在棉花产业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为棉纺企业的发展、为棉农的增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人多耕地少,加上其他原因,这几年国产棉花已满足不了国内消费所需,要想确保棉纺企业用棉,单靠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是不行的,我国的具体国情也不允许,只有想办法提高种棉技术,稳定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0.
3月份以来,我们先后对全县2007年棉花生产情况、2008年的植棉意向和当前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2007年农民在棉花生产上实现了减产不减收的目标,但2008年植棉面积减少已成事实,而且幅度较大,当前棉田的春播备耕正按农事序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把我国的棉花生产拖入了低谷,2009年全国棉花面积较上年减少了1200万亩,减14.0%;总产比上年减14.6%。虽然2009年的棉花收购价格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达34.5%,但并没给2010年的棉花生产带来多少起色,表现在面积继续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对播种育苗阶段的灾害性气候影响无所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扩展生产函数对棉花总量生产函数进行估计,计算出包括棉花种植面积、亩均物质资本投入、亩均劳动力投入以及植棉技术进步四项主要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发现,植棉面积仍然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植棉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与现有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条件双重制约下,植棉技术进步是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组成力量,机采棉技术集成体系构建是解决棉花产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提升兵团植棉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种植在兵团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加快兵团植棉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提高兵团植棉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该文主要就兵团植棉业的现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降低棉花单位生产成本;加大植棉业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原棉质量;实行差异化竞争,适度发展特色棉花种植;加快棉花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兵团植棉业安全的抗风险保障体系等提高兵团植棉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度新棉收购工作即将开始。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将面临国际国内棉花市场扑溯迷离,棉花资源相对减少,棉农期望值偏高等不利因素。而做好今年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工作对稳定我国的棉花产业,保证植棉农户和涉棉企业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谐稳定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审时度势搞好今年的棉花购销,笔向涉棉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膜植棉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植棉就是用0.012~0.02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严密地复盖在土壤表层,让棉苗由薄膜孔中露出地面生长结桃。这是一项新引进的保护性栽培措施。 地膜栽培措施是近几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的。在新疆用于棉田栽培已有两年的历史,通过两年的试验,初步证明这项措施投资少,方法简便,收效显著,是棉花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一条新途径。为了进一步探索地膜栽培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本文拟就新疆石河子垦区地膜植棉的增产效果、产品成本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以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棉花市场受资源、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起伏波动很大,繁荣、萧条循环交替。棉花市场忽而关闭,忽而放开,使得棉花市场扑朔迷离,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不断变化的棉花市场,作为经营者,应努力提高八种意识,不懈地追求市场,尽最大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份额。一、树立危机意识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由于受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制约,产量起伏很大,巨野县曾是全国四大产棉县之一,被国家确定为总理基金棉试验基地。但后来价格降下来了,植棉面积也降下来了,再加上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上对棉花实施适当控制,使棉农和棉花收购单位陷入"两难"境地。为了能够再度繁荣棉花市场。巨野县一方面印发了近10万份致棉农的一封信,详细分析了植棉可行性和市场行情预测,一方面同棉农签订收购合同,从根本上调动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1999年全县植棉恢复到40万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棉花总量增加、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棉花市场也潮起潮落.本文拟就棉花出现买方市场和价格下调后,新疆植棉业的战略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伊始,棉花价格就有抬头的趋势,标准棉价格指数从1月份的17300元/吨不断攀升到2月份的17700元/吨。2004年的棉花形势会怎样呢?我认为影响棉花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棉农植棉的积极性、当年的植棉面积和科技种植水平决定着棉花资  相似文献   

19.
新疆机采棉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后 ,新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 ,其棉田机械化程度居全国首位 ,但是机械采棉研究及应用滞后于棉花生产的需要。要彻底改变手工采棉的现状 ,就要认真总结新疆兵团近 5年机械采棉试验的成功经验。由试验尽快进入推广机采棉阶段 ,各植棉县、团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引进国内外成熟的采棉机械、化学脱叶催熟技术和机采棉清理加工等配套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 ,结合生产实践 ,积极试验推广适合本植棉区的机械采棉技术。一、新疆机械采棉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 )必要性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目前棉花总产达15 0万吨左右。新疆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20.
棉花生产的稳定问题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农不再依据国家计划安排生产,而是依据市场情况和生产条件安排生产。4月份河北省棉麻公司对棉农的植棉意向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棉花严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棉区广大棉农的植棉面积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棉农给予如下解释:一是白地已留好,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也均已到位,不易再调整。二是植棉收益比粮食高。每亩棉花单产籽棉按500市斤计算,每市斤籽棉按1.8元计算,亩收入为900元,扣除每亩300元的投入,亩纯收益为600元,植棉收益明显高于粮食收益。三是植棉省工省力。新品种抗虫棉33B,不用除治棉铃虫,比种粮食省工省力。以上看出,广大棉农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仅仅从自己生产的角度考虑,对于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变化的认识,主观的因素比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棉花收获后棉花收购企业是否收购,自己的棉花能否卖得出去,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棉农的思想仍停留在以往国家统购包销的旧观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