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作为民事时效制度之“两翼”,它们在适用对象、事实状态、制度起源、法律后果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又毕竟是可以统一于“时效”这一上位概念之下的“两翼”,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的区别使它们在主要立法目的和直接立法目的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两者的相似之处又使其最终立法目的和次要立法目的体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可能是制度适用的直接追求,也可能是它们效力“反射”后的“交汇”效应。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裁决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自立案起在法定期间内有权作出处理决定,期间届满后仍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丧失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行政处罚一般立法和海关特别立法尚缺乏这一制度。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起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目的,本文试剖析裁决时效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中外有关立法例,对构建海关行政处罚裁决时效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上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罗马法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了罗马法时效制度的当代价值。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赵彩云 《企业家天地》2011,(10):109-110
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呼声极高的今天,取得时效的建立看似是势在必行的,笔者同意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但笔者所说的取得时效制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取得的取得时效制度,而是权利推定的取得时效制度。本文通过论证,说明把取得时效的本质定位为权利推定时效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阐述我国建立权利推定的取得时效的必要以及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关法》第六十二条、《关税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了海关税收的追补税时效制度,对其法律性质的研究应结合对税法时效的基本分类、法律性质等税法一般性问题的研究进行。海关追补税时效应从法理上区分为核定时效和征收时效,其法律性质均为消灭时效。不仅如此,还应根据海关执法的特殊性对追补税时效涉及的“放行”概念按照“广义放行说”进行理解,并通过立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或采取修法的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取得时效制度是民法时效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物权的方式之一。取得时效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受前苏联民法的影响以及囿于传统道德的考虑,我国民法长期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其物质制约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服务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9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取得时效制度在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各种财产关系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因而探讨这一制度在我国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该项制度应明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 诉讼时效的关系,正确把握仲裁时效的起算时间和仲裁时效的中止、中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诸国普遍承认的取得时效制度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昙花一现外,只有在学说著作和学者建议稿中方可觅其踪影;刚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取得时效制度亦没有作出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本土化的艰难过程,表明了立法者对其价值功能和立法技术的存疑和困惑。从整体上看,规定取得时效制度利大于弊,应在物权立法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借鉴并与行政权力效率理论、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现代诉讼效益理论、分权制约均衡理论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稳定行政法律关系及社会秩序、保障行政诉讼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立法及法律解释存在不同的提法,导致对劳动仲裁时效的理解较为混乱,从而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本文认为,完善劳动仲裁时效制度应考虑设立时效制度的意义、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劳动争议解决体制等因素。建议劳动仲裁时效制度沿用民法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中,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时效规限、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法官援用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应区别对待返还原物请求权时效适用,适当延长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明确法官不得主动援用诉讼时效及增加"示明权"等,以解决现有的诉讼时效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新犯罪是曾受刑法否定评价的犯罪个体再次危害社会,社会危害性极大,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前期刑罚改造功能和后期社会预防的不成功。本文通过分析重新犯罪问题现状、特征,探究重新犯罪之成因,借鉴国外“恢复性司法”、“刑罚社会化”等相关实践经验,以刑罚功能的法理为基础,通过刑罚权的科学配置、裁量与执行视角审视重新犯罪问题,以期找到改良路径并尝试构建防范重新犯罪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刑罚的目的是国家建立刑罚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刑罚的目的并且科学地揭示刑罚目的的内涵,对于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死刑在本体论上的含义是掌握公权力的主体以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名义,而利用其掌握的公权力实施的、对造成公权力主体自认为除行为人本人以外的其他客体具有严重威胁和破坏的人剥夺其生命的一种极端的手段。中国死刑制度在静态、动态上各具特色。中国古代死刑制度"经久不衰"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阶级斗争的残酷性,中国古代对"人性"认识的局限性,自原始社会末期至今的血族复仇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轻刑化简论     
轻刑化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轻刑化思想源远流长,了解轻刑化的动因,掌握轻刑化的规律,领悟轻刑化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的轻刑化建设必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轻刑化思想演进及轻刑化动因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刑法中的轻刑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刑罚结构改革的总体趋势,通过对刑罚轻缓化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刑罚轻缓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高概率的惩罚与轻刑化"的组合是预防和控制犯罪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而轻刑化即我们所谓的刑罚轻缓化。在刑罚轻缓化的背景之下,透视罚金刑与自由刑的适用,我们可以发现罚金刑更符合刑罚轻缓化之意旨,应提升到主刑的地位,未来我国的刑罚结构改革也应以罚金刑为主导,而自由刑只起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失信纳税惩罚体制存在两大不足:信用征信难,失信纳税者得不到各职能部门的合力打击;制度安排不合理,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信用效益。要有效惩罚失信纳税行为,必须尽快建立起失信惩治机制,完善个人和企业征管体系;必须加强全民的税法知识教育,让全民了解纳税,监督纳税。  相似文献   

18.
暂缓起诉制度是一种对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因其符合特定条件而暂不起诉,对其规定一个考验期并课以一定义务,如果他能顺利通过考验就不再对其提起公诉的制度.这种制度对节约诉讼资源以及挽救、改造社会危害性低的犯罪嫌疑人有巨大优势,而且它并不与我们向来所推崇的平等与公正的法律观念相冲突,我国应建立此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保留死刑制度,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广大民众关注死刑的适用,媒体热衷于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刑事法律的角度解读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从真实死刑案件的新闻报道着手,分析新闻报道的现状,分析死刑制度沿革,寻找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价值取向——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金融犯罪主要是法定犯,与自然犯有明显不同,因而在刑罚配置上应体现其特殊性。立法观念的更新要在立法技术更新之前。应本着更为理性的立法观念进行改革,使金融刑法的刑罚模式既能够起到惩治、预防犯罪的作用,又使得正常的金融秩序得到维护和修复。对金融犯罪适用死刑缺乏人道性、经济性,且与国际潮流相违背。缩短有期刑的量刑幅度,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减少倍比罚金制、无限额罚金制,代之以限额罚金制、百分比罚金制等。应当特别重视资格刑的增设。从根本上惩治金融犯罪,要发挥多种法律手段的作用,还要进行经济体制的革新,弥补法律以及监督体制上的不足,以此来消灭各种金融失范行为滋生的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