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流无风门隧道施工通风工法是对传统隧道施工通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它简便实用,易于在现场推广.文章回顾了该工法的形成过程,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隧道施工实例来说明该工法如何在现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段向虎 《魅力中国》2011,(5):333-333
本文以铁路客运专线特大跨度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由于本工程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差、黄土湿陷性等因素,依据现行大跨度隧道采用工法,以及黄土隧道施工中常用的辅助工法,对特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进行探讨,总结出一些对工程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涂齐亮 《中国西部》2014,(21):175-176
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决定了大断面黄土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结合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浅埋隧道CRD施工工法,利用三维数据模拟对施工过程中地层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实际监测的结果,对大断面黄土隧道CRD工法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合理性进行验证和评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魅力中国》2014,(23):270-270
介绍了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原理、选配通风机械设备以及通风方式选择,通风设备的选择及方案的实施效果,对解决隧道施工通风根据经验进行设备选配的现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永超 《科技和产业》2024,24(9):260-265
PBA(Pile-Beam-Arch)工法施工过程中地层沉降主要集中在初期支护施工过程。新型PBA车站是在传统单层4导洞PBA车站的基础上,将中间导洞联合,共用中隔壁,形成由CD法(中隔壁法)施工的大断面,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难以掌握。为了研究地层新型PBA车站初支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依托北京采用新型PBA工法施工的某地铁车站,运用Peck理论、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车站新型PBA工法初期支护施工过程地层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同车站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优化软岩隧道支护方案及施工工法,以龙怀高速石凹顶隧道为依托,选取浅埋段、深埋段、破碎带断面进行现场监测,从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对比验证等,对围岩压力、接触压力、初支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软岩隧道采用CD法比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扰动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也相应偏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与围岩破碎程度及所受构造应力大小呈正比关系;隧道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围岩扰动,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永兴 《辽宁经济》2007,(10):84-84
由于受结构形式所限,连拱隧道施工步序较难简化,导致施工工期较长。就目前已用工法而言,一般不会少于五步,从而使结构受力状态频繁变化,质量控制点多;同时由于工序及施工空间等的限制,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隧道出现衬砌开裂、中墙漏水等问题。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与连拱隧道的结构以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按照中墙的构造,连拱隧道可分为整体直中墙、整体曲中墙、三层直中墙和三层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煤矿矿山建设领域,传统施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在煤矿井巷工程掘进中,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开挖工法,分析了其在煤矿矿山建设领域的应用优势,重点阐述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在矿产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胜利贯通。该竖井井深661米。开挖直径12.12—1512米,是目前世界交通建设中规模最大的竖井工程。竖井工程施工中,中交隧道局项目部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严密组织施工。采用伞钻、井底挖掘机、中深孔配水胶炸药爆破等新工艺、新设备。平均月进尺58.2米,  相似文献   

10.
杨产梅 《魅力中国》2013,(32):341-341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控制及现场管理进行了论述,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措施方面提出具体的有关措施建议如爆破、测量、支护、监理等。供从事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日,江西省第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泥水平衡顶管穿越浅覆土及建构筑物保护施工法》《钢筋混凝土飞方形沉井排水下沉施工工法》《现浇GBF管混凝土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法》均被江西省建设厅评为2009年度省级工程建设工法。近年来,该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PBA(Pile-Beam-Arch)工法已成为北京地区繁华路段地铁暗挖车站的主流工艺,但因其工序转换复杂,施工流程步序多,易引起地层沉降。新型PBA工法是在单层4导洞PBA工法的基础上,将中间导洞联合,共用中隔壁,形成CD法(中隔壁法)施工的大断面导洞,相较于传统双层8导洞PBA工法以及近些年推广的单层4导洞PBA工法,地层沉降规律难以掌握。以北京地铁22号线甘露园站为依托,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模拟车站施工过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粉质黏土地层新型PBA车站地层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地层新型PBA车站施工过程沉降最大发生在开挖面拱顶上方;地层沉降主要发生在导洞开挖与扣拱阶段,约占整体总沉降的89.5%;受中导洞形式影响,导洞施工阶段造成的地层沉降比传统PBA车站要大。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石化二建公司“大型双盘式浮顶储罐群施工工法”和“双层钢制低温储罐倒装施工工法”两项工法被评为“2006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施工工法”。“储罐群施工工法”采用6项关键技术,均属我国施工企业大型双盘式浮顶储罐技术发展方向;“倒装施工工法”采用液压顶升倒装施工工艺,避免了罐内外脚手架搭设和大吨位吊车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空作业,降低施工成本。这两项工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在同类工程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高流速的水工长隧道来说,为了减小隧道环境内滤气与冲击波的不良影响,隧道洞身后续必须通过修建衬砌的方式来承受围岩压力以及内水压力,因此隧道小断面施工必须采用一种“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隧道洞身岩体的平整性要求。文章以某地引水隧道工程的施工项目为例,对小断面开挖的光面爆破方案设计、爆破施工技术中洞内炮眼布置、装药量控制、排气通风以及排水布置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6.
叶欣欣 《魅力中国》2011,(17):306-306
隧道通风是整个隧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隧道安全运营特别是在火灾情况下,防灾救援其重要作用,因此,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隧道通风局部影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FLUENT软件,对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各个细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沿程阻力、弯曲风道,进而研究局部压力损失的关系曲线、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验证了在目前隧道通风规范中对于风速和隧道设计的部分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17.
由于岩层的复杂性以及地质钻探的局限性,,隧道开挖施工设计采用动态设计就变得十分重要。根据隧道岩层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对应施工方案,进而保证隧道开挖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结合襄渝二线新白岩寨隧道K348+825~K357+669段开挖为例,结合现场围岩情况和设计原则,对爆破施工进行专题设计。  相似文献   

18.
7月12日下午16时,中铁一局厦门海底隧道历经181天艰难掘进,安全地渡过了侵入洞身长达255米的浅滩沙层段,填补了国内海底隧道沙层段施工工法的空白。中铁一局五公司施工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4标段长2910米,其中陆域地段长250米,海域地段长2520米。隧道为“V”形剖面,下坡施工,施工过程容易积水。隧道地质穿越陆域浅埋段、海域富水沙层和两个风化槽,V级围岩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隧道按三车道设计,最大开挖断面达170.7平方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日前,重庆能投重庆中环公司承建的雅泸高速公路C20合同段干海子螺旋隧道,单洞开挖已经突破2000m(全长3511m,实际完成2038m)。栗子坪4号大桥桩基础灌注超过100根(全桥共156根。已完成102根),累计实现施工产值7377万元。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特别是干海子隧道是亚洲最长的双螺旋隧道。今年以来,雅泸项目部采取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好工程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朋乐 《科技和产业》2022,22(1):241-248
为甄别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开挖循环作业时间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施工工期,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及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影响隧道工期的钻孔、装药爆破、出渣、立架和湿喷五部工序作业时间预估公式,并对机械化水平高的出渣和湿喷工序内机械合理配置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循环开挖进尺直接影响五部工序作业时间,钻孔和立架工序的循环作业时间还与围岩等级密切相关,出渣和湿喷工序循环作业时间与机械配置数量有关;出渣和湿喷工序内机械最优配置数量会随隧道累计开挖进尺增加而增加.为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应用,基于C#语言开发了相关软件.该软件具备施工循环基本信息采集、机械配套数量计算和开挖作业时间预估三大功能,可实现管理人员远程监控施工进度并预见性地进行人员及机械安排的目标,有助于科学高效地进行隧道建设,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