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拿大已经没有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准确地讲应叫农业和农业食品业从业人口。原因是,加农村地区的道路、住房、学校、医院、娱乐和购物等设施与一般城市居住区无异,农业和农业食品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之高,农业从业人口与其他行业人员一样,享有相同的医保、养老保险等国民待遇,一样可以60岁退休,可以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
人口双向流动有助于加速城乡融合,但现阶段城乡人口流动呈现出不稳定性,单向流动仍然在多数地区占主导,为改善这一现状,需构建有利于人口双向流动的融合制度体系。为此,一要从户籍制度入手,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福利。二要加大对土地制度改革,让土地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三要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构建更为开放包容农业经营制度,吸纳新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治理,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中,大批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已有研究对少数民族农民向汉族农村的人口流动关注极少,然而这类具有差异性的农村内部的流动,是和当代城市化进程紧密关联。因为只有在汉区农村农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之时,才可能有民族地区农民向汉区农村的梯度推进。作者选择以四川省仁寿县为例,对彝族农民向仁寿县汉区农村的人口流动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查研究,并总结提出独特的彝族农业移民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未来人口因素变化对住宅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人口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人口规模、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结构、人口的流动、人口的职业等。它作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应注意其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也应当关注人口环境的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对住宅市场的影响,从而制订积极的营销计划。住房需求一般与人口因素中的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结构、人口流动和人口职业等的联系最为密切和直接。从人口年龄结构看,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据一份中国人口发…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体制性障碍(一)现行户籍制度对小城镇建设的制约。城市经济学家认为,小城镇建设会带来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动流动。中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人口流动的最大障碍。尽管1997年公安部出台的关于户籍制度改革,但只限于少数试点镇。从全国看,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没有启动。农民进镇落户“门槛”很高,而且收费项目多,行政性限制多。农民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使是进镇落户的农民,他们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用电用水、社会保障等方面只能享受“二等公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民跨区域流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伟 《农村经济》2005,(1):123-125
农民流动是现代化过程凸现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国内外学曾给予广泛的关注,本试图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民的跨区域流动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时刻流动的.但导致劳动力产业分都及空间就位变异的流动,却有着特定的发生原因和特定的实现方式.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说有关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分析世界各国经济转型中劳动力流动的差异性,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中劳动力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随着_T-,3k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城市非户籍人口大增。  相似文献   

9.
黄颖 《农村经济》2012,(4):82-85
笔者通过对经历农民外出流动的典型乡村的观察,在文中对“人口安于不流动”和“没有陌生人”的乡土特征做出回应.人口流动现象施加作用的层次和领域正是农村社会变迁发生的场所,即留守乡村的生活形式以及逮些日常现实的社会过程.关于流动的实践意识已经成为留守社区人口的基本行为取向;乡村社会关系因农民流动而引发差序格局的纵横变化和“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流迁行为的不彻底性,又局限着农民的生存价值和自我实现具有很强的内倾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急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民进城务工群体逐渐庞大,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大,在这个过程中衍生了流动儿童这个群体。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和学校不公平的环境,流动儿童极易在心理适应上出现问题,表现为自卑、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障碍等。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子华  王晚英 《中国农史》2005,24(3):103-112
农村人口流动一直是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学术界对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农村人口流动所做的探索,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已经没有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准确地讲应叫农业和农业食品业从业人口。原因是,加拿大农村地区的道路、住房、学校、医院、娱乐和购物等设施与一般城市居住区无异,农业和农业食品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之高,农业从业人口与其他行业人员一样,享有相同的医保、养老保险等国民待遇,一样可以60岁退休,可以自由流动。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业是加拿大第三大就业部门,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4%,产值占整个GDP比重约9%。鉴于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加联邦和各省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农民的正常收入,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我国农村劳动人口外流问题桑景艺我国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内地农村有大量劳动人口外流,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认识农民的这种行为,人们看法各异,评价不一,笔者在此谈点个人看法。一、农村劳动人口外流的原因在目前我国小农简单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4.
农民分化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现象.本文对农民分化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探讨英、俄等国家农民分化的历史轨迹及各自特点,并通过对中国与英、俄农民分化的比较,揭示中国农民分化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转化的程度和水平是标志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和工业生产在技术方面的不同要求和劳动力收入的不同预期。因此,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经济运转的内在机理、减少农业资本流动的限制性、发挥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1949-1965年的农民进城及其社会管理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为地采取截、堵、卡等管理措施,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在应对农民进城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时,必须尊重城市化历史规律。沿袭至今的城乡二元社会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如果将持有农村户口的人界定为农民,那么太多的在城农民实际上已经不再将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文摘影响农民致富的原因分析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很多,其中农民致富问题尤为突出。影响农民致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一、农业人口比重过大,是...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一  夏鸣 《农村经济》2003,(10):58-60
中国拥有农村人口 8 7亿多 ,占全国总人口的70 %。而这本应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目前却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负 ,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民的素质相对较低。农民的低素质必然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按照人力资本理论 ,8亿多的农村人口又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人力资源 ,但要把这一人口负担的潜在资源变为真正的人力资源优势 ,则必须经过人力资本投资。一、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西奥多·舒尔茨于 1 960年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 ,人力资本对经…  相似文献   

19.
维护农民政治权益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维护问题。本从维护农民政治权益的角度,考察了农民政治权益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并对农民政治权益的维护和实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下岗”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工人无工可做叫“下岗”,而农民因无地可种也面临着“下岗”的危险。农民“下岗”原因种种造成农民“下岗”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但仍有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还未降下来。1953年,长江沿岸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的总人口是1.7043亿,而到1997年,则达到了3.409亿,短短的44年间,人口数量整整翻了一番,而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据对南京市雨花区铁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