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巴塞尔协议及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内部评级法涉及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内容丰富 ,且技术复杂。本文的第一部分简要地对《新协议》及内部评级法体系进行了综述 ,包括内部评级法的整体框架、风险要素与风险要素的测算以及应用内部评级法的最低条件等 ,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 ;由于内部评级法是在技术先进的西方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为此 ,第二部分对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就如何构建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包括重整风险管理流程 ,制定整体实施方案 ,开发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姚雯 《财政监督》2004,(12):51-51
银行业是一个风险管理的行业,它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创造自身价值。虽然混业经营已呈大势所趋,但信贷风险管理仍是银行业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国际著名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02年发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达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风险控制的新要求,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评级制度。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资本监管下的内部评级法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这种内部评级法下,针对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方面:风险暴露分类、风险要素、风险权重函数、最低要求和监管检查。新协议中的监管资本标准由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皓 《上海金融》2008,(2):48-52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法,是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目前这一点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界达成共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设的内部评级法,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敏感度的处理方式,可以为各国商业贷款风险识别与管理提供依据.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来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高度重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建立和发展内部评级模型.这显示内部评级法作为新协议的一项核心内容,正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如何根据我国情况有选择地借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内部评级法建立起严格科学的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体系,以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杰 《海南金融》2006,(9):69-71,80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正式颁布,内部评级法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技术,代表着未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方向。国内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也逐步展开,而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其成功运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要素的方法和西方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Ⅱ,以下简称“新协议”),确立了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及监管的新框架。其中,为防范信用风险,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借款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规定了两种风险管理与资本计提方式:一种是引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并采用固定风险权重的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即外部评级法;一种是依据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并自行估计风险权重的内部评级法(IRB approach)。这既是对银行业经营机构的要求,更是对监管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8.
谈伟宪  董红蕾 《上海金融》2004,(5):33-34,29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所推出的内部评级法.提供了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动态监管方法,本文探讨了实施内部评级法对中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资本监管要求的激励效应,提出了金融开放下中国银行业加快引入并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以本土化原则开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茜 《西安金融》2006,(9):72-73
作为《新资本协议》核心的内部评级法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主流模式。所以,我国银行业为适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应尽快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内部评级系统。目前,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已开始着手相关方面的研究并进行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坚持本土化的原则,开发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具体包括:夯实数据基础;研究、开发本土化的内部评级模型;加强内部评级系统的测试、优化、升级和维护;优化贷款业务流程;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与嵌入。  相似文献   

10.
辛珣 《南方金融》2005,(5):43-44
当前,内部评级体系作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正在成为全球银行业开展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本文将围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状况,探讨内部评级体系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技术要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部评级法思想及其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不断推进实施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其基本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从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入手,结合内部评级法在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加强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村金融》2008,(4):61-6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突出了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es,IRB)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试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有关要求入手,结合我行目前实施内部评级法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克勤  曹培 《西南金融》2004,(10):20-22
2006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14.
罗平 《中国金融》2006,(20):56-57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新资本协议,建立了资本监管三大支柱体系,有效地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资本协议复杂的资本计量方法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尤其突出了依赖银行内部量化指标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以下简称“IRB”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内部评级体系逐步成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特别是2004年出台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初步刻画了内部评级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立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础。从概念上认识内部评级体系与内部评级法的区别、明确内部评级体系的总体构架、理清体系内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开发和实施内部评级法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分与关联很多人常常将内部评级体系(InternalRatingSystem,简称IRS)和内部评级法(IRB)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内部评级法是指银行在满足监管当局某些最低规定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管理模型对特定敞口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并利用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风险权重函数…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不断推进实施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其基本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从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入手,结合内部评级法在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应用内部评级法加强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业内部评级法前景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剑 《中国金融家》2005,(10):92-93
展望未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已成定局,而作为新协议核心的内部评级法(IRB)也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主流模式。目前,国内许多银行都在参照新协议的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此举不仅有助于降低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将加速我国金融体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胡顺伟 《新金融》2004,(10):32-35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提出的衡量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新协议的主要内容。内部评级的实施以完善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为前提。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制度建设方面的差距,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国际活跃银行基于内部数据和管理标准,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两维评级体系,以增强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分别是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定量基础,两者构成了IRB法的核心变量。本文将围绕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LGD的测算要求、计算方法和模型构建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