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6,(12):F0002-F0002,1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市西南隅,东连上海,西邻苏州,交通便利。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之美誉。周庄全镇镇域面积38.96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近年来,依托古镇旅游资源,全镇旅游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1.5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018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周庄,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水乡风貌被国画大师吴冠中称赞:“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挥毫:“周庄是国宝”。九十年代至今,周庄共先后投入资金近10…  相似文献   

2.
旅游者的实践参与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以苏南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为研究案例地,分析2006—2015年古镇旅游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发现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5年周庄、锦溪、千灯古镇旅游者总碳排放量分别达到67 310.68 kg、19 259.23 kg、18 995.67 kg。调查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发现古镇旅游者在自带旅游生活用品、植树造绿、低碳餐饮、低碳住宿、减少棉织品洗涤、低碳交通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优化对策:倡导自带生活物品,减少游览中一次性用品消耗;设置旅游纪念林,引导旅游者参与古镇植树活动;提倡绿色食品,避免奢侈浪费;发展古镇特色民宿,做到低碳住宿;赠送低碳旅游纪念品,减少旅游者棉织品洗涤次数;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发展低碳智慧旅游,科学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3.
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庄古镇“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特有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傍水筑屋,在0.4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有近千户居民,其中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占60%以上,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近几年,周庄依托古镇资源,开辟旅游经济,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成功之路。2000年全镇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亿元,占全镇GDP的5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2007,(1):66
2006年12月30日,在周庄举行的2006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与“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云南和顺喜结“良缘”,双方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苏、滇两大旅游古镇将在古镇保护、旅游开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云南和顺位于腾冲城西三千米,素有“马帮驮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具有典型古镇特质的柿林村为样本,通过分析该镇旅游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古镇(村)旅游经济开发与人文价值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古镇(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协调人文价值和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加强文化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当前我国古镇旅游的主要发展形式和内容,说明了古镇旅游的良好发展前景。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古镇旅游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设计缺乏深度、旅游承载量过饱和、过度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希望对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庄涅磐     
郭军 《新经济》2006,(6):84-88
如果说,把周庄从20年前无人知晓的一个村庄发展周庄己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旅游重镇,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合的创举,那么将这个国内人气最旺的旅游古镇持续保持自己的文化内涵与风格以及领先的竞争力,就可以被看成是第二次创业某种程度上说,周庄的再次脱颖而出,或者说转型与涅磐,比第一的成功取得更为艰难与冒险,道理很简单,周庄的首次崛起是在外部环境相对宽松缺乏竞争的市场格局下悄然壮大的,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而在2003年非典之后的周庄,新的一届周庄领导者在遭遇提价质疑“封杀”与减商回归古镇文化主题等镇痛期的转型则是在理性的市场分析观察及顶住压力与质疑的前提下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是“惊险的一跃”,像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惊险的一跃”一样。一个属于周庄的新时代开启了。  相似文献   

8.
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古镇旅游脱颖而出 ,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 ,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方向 ,对丰富旅游产品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 ,全国古镇旅游发展方兴未艾 ,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古镇 ,保护古镇 ,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 ,这一论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源和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较高相互依存度的两个要素.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的依托,而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价值的体现.本文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来深入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实现,并进一步探讨提升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条件.泰安市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文化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生态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缺乏宏观规划、破坏本土生态、冲击生态文化的潜在问题,这不利于该区域生态资源价值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本提升是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生态资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与生态资本的互动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横向网络关系和纵向时序关系,继而提出了以生态资本提升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武陵山区各地区之间应该注重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应注重旅游生态数据的统计和旅游生态系统的监测,应提升旅游生态服务价值,注重产业互动发展,还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生态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分析——以重庆偏岩古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不是古镇的唯一目的.旅游与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都使古镇风貌发生改变,给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问题.本文从古镇旅游开发的特点说起,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和谐,最后以偏岩古镇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黑色旅游"在实践中正从边缘化向典型化发展.在对"黑色旅游"概念界定、发展历程及发生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黑色旅游"不仅指"黑色旅游资源",而更是一种旅游项目开发模式.针对青木川古镇震前震后旅游市场的变化分析,提出以"黑色旅游"为主题,按照配色组合理念有效整合其自然、民俗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并针对性地就震后古镇黑色旅游项目系列进行设计.通过这一项目开发模式在青木川的实践运用,得出了"黑色旅游"必须走"配色组合"之路,才能真正有效促进旅游地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正确认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是科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针对冰雪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来源,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来源于冰雪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开发者和冰雪旅游者;然后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要素,认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冰雪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指出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现实价值主要是经济价值,潜在价值包括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据此构建了冰雪旅游资源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河北省的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价值品味上,都堪称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大量的旅游资源加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以及人世后我国开放旅游业的各种承诺的逐步兑现,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河北省旅游业面对国际竞争,取得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成为实现河北旅游产业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实地调研,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平乐旅游发展中的劣势与挑战,通过强化环境和资源保护、完善景区管理与服务规划、加大景区宣传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平乐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北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但旅游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文章选取与河北毗邻的山东省为参照,采用定量方法,比较了两省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发展环境等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客观分析了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岩古镇,作为贵州历史文化的缩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贵州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然而,古镇旅游资源本身具有脆弱性与易破坏性的特征.如何实现青岩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其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豪富沈万三和周庄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烁在历史星空中的无数名人。在各自的天地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们中,有的身居要位,治国安民;有的一心经史,著书立说;有的经商理财,发家致富;有的一生正气,除暴安良。名人们用汗水与热血。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历史名人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名人的足迹。名人流传百世的事迹,有着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借历史名人这块“牌”。可以将一地旅游业推向新的高度。使历史文化名人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标签”与旅游吸引点。周庄沈万三因经商致富。是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一个缩影。周庄在旅游的新一轮发展中,应以沈万三为亮点,以财富文化为核心,以水乡古镇为载体,以吴地民俗文化为支撑,积极探寻富有中国传统求财求富特色的财富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江古城作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拥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与契机。但随着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发利用,丽江古城的发展模式与同属大研古镇重要构成部分的白沙古镇的发展模式差异愈来愈明显。文章旨在从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发展差异情况做出对比研究分析,针对两者的发展模式现状,提出一些相应的见解。希望将丽江古城与白沙古镇二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并将白沙古镇的原始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作为对丽江古城旅游经济模式发展的一个有益合理补充。立足于白沙古镇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使二者科学合理的互补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其真正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与要求,从而真正的造福丽江经济发展与当地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